|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第一章 基于PCR的植物病原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 1 实际应用的要求 | 第13-18页 |
| ·技术要求 | 第13-17页 |
| ·经济要求 | 第17-18页 |
| 2 局限 | 第18-20页 |
| 3 结论与展望 | 第20-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8页 |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28-83页 |
| 第一章 Phytophthora melonis、P.drechsleri和P.sinensis亲缘关系的探讨 | 第28-4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 ·供试菌株 | 第30页 |
| ·菌株分类 | 第30页 |
| ·形态鉴定 | 第30-31页 |
| ·温度反应试验 | 第31页 |
| ·致病性测定 | 第31-33页 |
| ·分子水平分析 | 第33-34页 |
| 2 结果 | 第34-41页 |
| ·菌落形态、形态学特征和生长温度 | 第34页 |
| ·致病性测定 | 第34-38页 |
| ·序列分析 | 第38-41页 |
| 3 讨论 | 第4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第二章 土壤、灌溉水以及植物组织中Phytophthora melonis的分子检测 | 第48-6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 ·供试菌株 | 第50页 |
| ·菌株培养及菌丝粉制备 | 第50页 |
| ·DNA抽提 | 第50-53页 |
| ·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53-54页 |
| 2 结果 | 第54-58页 |
| ·ITS序列分析 | 第54-55页 |
| ·引物Pm1和Pm2的特异性验证 | 第55页 |
| ·引物Pm1和Pm2的灵敏度验证 | 第55-56页 |
| ·土壤和灌溉水中病原物的检测 | 第56-57页 |
| ·发病植株组织中病原物的快速检测 | 第57页 |
| ·实时定量PCR检测田间发病植株中的病原菌量 | 第57-58页 |
| 3 讨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第三章 基于YPT1基因的大豆疫霉的分子检测 | 第64-8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71页 |
| ·供试菌株 | 第66页 |
| ·菌株培养及菌丝粉制备 | 第66-69页 |
| ·大豆植株的培养和接种 | 第69页 |
| ·DNA抽提 | 第69-70页 |
|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第70-71页 |
| 2 结果 | 第71-76页 |
| ·引物PsYpt3F/PsYpt2R的特异性验证 | 第71-72页 |
| ·引物PsYpt3F/PsYpt2R的灵敏度检测 | 第72-73页 |
| ·接种大豆植株的PCR检测 | 第73-74页 |
| ·实时PCR检测大豆疫霉 | 第74-76页 |
| 3 讨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