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9-12页 |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 第9-10页 |
(一)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9页 |
(二)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 第9-10页 |
(三)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性化成才的有效途径 | 第10页 |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 | 第10-12页 |
(一) 学分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选择的弹性空间 | 第10-11页 |
(二) 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资源基础 | 第11页 |
(三) 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在高职学校能开展自主学习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一、自主学习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一)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3页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4-15页 |
三、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 第15-17页 |
(一) 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 | 第15-16页 |
(二) 影响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 | 第16-17页 |
第三部分 高职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17-24页 |
一、调查统计 | 第17-2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 调查统计结果 | 第18-20页 |
二、分析讨论 | 第20-23页 |
(一) 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 | 第20-21页 |
(二) 学习动机乏力 | 第21页 |
(三) 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策略 | 第21-22页 |
(四) 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低下 | 第22-23页 |
(五) 自主学习的氛围不足 | 第23页 |
三、结论 | 第23-24页 |
第四部分 高职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 第24-44页 |
一、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使学生“要学” | 第24-31页 |
(一) 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 第24-25页 |
(二)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 第25-26页 |
(三) 培养学生学会目标设置 | 第26-27页 |
(四) 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27-31页 |
二、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会学” | 第31-37页 |
(一) 指导训练学生课前预习 | 第32-33页 |
(二) 指导训练学生听课策略 | 第33-35页 |
(三) 指导训练学生课后复习策略 | 第35-37页 |
三、培养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愿学” | 第37-40页 |
(一) 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个性 | 第37-39页 |
(二) 丰富元认知知识,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能力 | 第39页 |
(三) 唤起元认知体验,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准备条件 | 第39-40页 |
(四) 加强元认知监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 第40页 |
四、创造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乐学” | 第40-44页 |
(一) 教师要信任尊重学生 | 第41页 |
(二) 注重合作交流学习 | 第41-42页 |
(三) 留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 | 第42-44页 |
第五部分 实施效果及思考 | 第44-49页 |
一、实施效果 | 第44-47页 |
(一) 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 第44-45页 |
(二) 学习习惯 | 第45-46页 |
(三) 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 第46-47页 |
二、思考与体会 | 第47-49页 |
(一) 关于教材问题 | 第47页 |
(二) 关于教学管理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 | 第47-48页 |
(三)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问题 | 第48页 |
(四) 关于“异步性”问题 | 第48页 |
(五)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问题 | 第48-49页 |
附录1 教案 | 第49-54页 |
附录2 | 第54-57页 |
附录3 | 第57-59页 |
注释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上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