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问题提出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4-15页 |
| 2 情商和情商教育理论综述 | 第15-23页 |
| ·情商概念分析 | 第15-19页 |
| ·情商的内涵 | 第15-18页 |
| ·情商的作用 | 第18页 |
| ·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 第18-19页 |
| ·情商教育概念分析 | 第19-21页 |
| ·情商教育的内涵 | 第19-20页 |
| ·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0页 |
| ·情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 第20-21页 |
| ·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情商教育的哲学基础 | 第21页 |
| ·情绪心理学理论是情商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 第21-22页 |
| ·现代教育学理论是情商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 第22页 |
| ·社会互动的理论是情商教育的社会学基础 | 第22-23页 |
| 3 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考察与问题归因分析 | 第23-36页 |
| ·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考察 | 第23-28页 |
|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 ·大学生情商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 ·情绪管理能力较弱 | 第28页 |
| ·自我激励有待加强 | 第28-29页 |
| ·移情能力略显不足 | 第29-30页 |
|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 第30页 |
| ·挫折承受能力较差 | 第30-31页 |
| ·大学生情商问题归因分析 | 第31-36页 |
| ·家庭教育的偏差 | 第31-32页 |
| ·学校教育的缺位 | 第32-34页 |
| ·社会环境复杂多元 | 第34-35页 |
| ·自我心理调适乏力 | 第35-36页 |
| 4 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指导原则 | 第36-39页 |
|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的原则 | 第36-37页 |
| ·主体性与互动性相结合原则 | 第37-38页 |
| ·系统性与渐进性相结合原则 | 第38页 |
| ·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 | 第38-39页 |
| 5 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有效策略 | 第39-60页 |
|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基础 | 第39-43页 |
|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 | 第39-40页 |
| ·逐步完善家庭自身建设 | 第40-41页 |
| ·构建家校联系沟通机制 | 第41-42页 |
| ·提高家庭的社会化程度 | 第42-43页 |
|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关键 | 第43-50页 |
| ·树立现代情商教育理念 | 第43-44页 |
| ·发挥课堂教学主导地位 | 第44-46页 |
| ·创设新型情商训练计划 | 第46-48页 |
| ·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第48-49页 |
| ·架构多元情商评估体系 | 第49-50页 |
| ·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根本 | 第50-54页 |
| ·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 第50-51页 |
| ·充分运用社会媒介的力量 | 第51-52页 |
| ·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效应 | 第52-53页 |
| ·开展社会实践,提高社交能力 | 第53-54页 |
|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核心 | 第54-60页 |
| ·在认识自我中了解自己的情商 | 第54-55页 |
| ·在悦纳自我中培养自己的情商 | 第55-57页 |
| ·在完善自我中升华自己的情商 | 第57-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附录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