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0 前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回顾 | 第12-14页 |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4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 银行并购与银行效率的关系 | 第16-26页 |
·银行并购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银行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17-21页 |
·X 效率 | 第17-18页 |
·X-效率的分解 | 第18-19页 |
·技术效率的分解 | 第19-21页 |
·银行并购效率的分解 | 第21-26页 |
·成本效率 | 第22-23页 |
·利润效率 | 第23页 |
·协同效率 | 第23-26页 |
2 银行并购效率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研究动态 | 第26-34页 |
·财务比率分析法 | 第26-29页 |
·股权收益率的分解 | 第26页 |
·资产收益率的分解 | 第26-27页 |
·资产利用率和利润率的分解 | 第27页 |
·股权收益率模型 | 第27-29页 |
·事件研究法 | 第29-30页 |
·前沿分析法 | 第30-34页 |
·非参数方法 | 第31-32页 |
·参数分析法 | 第32-34页 |
3 我国银行并购效率的财务比率分析 | 第34-47页 |
·财务比率分析法的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的说明 | 第34页 |
·我国银行业并购现状 | 第34-37页 |
·以政府行政主导为主的并购时期 | 第34-35页 |
·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的并购时期 | 第35页 |
·加入 WTO 后的银行业外资并购 | 第35-37页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收购城市信用社的财务比率分析 | 第37-39页 |
·浦发银行简介 | 第37页 |
·浦发银行主要并购活动 | 第37-38页 |
·分析结果及评价 | 第38-39页 |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友联银行的财务比率分析 | 第39-41页 |
·工商银行简介 | 第39-40页 |
·工商银行主要并购活动 | 第40页 |
·分析结果及评价 | 第40-41页 |
·中国光大银行收购中国投资银行的财务比率分析 | 第41-43页 |
·光大银行简介 | 第41-42页 |
·光大银行主要并购事件 | 第42页 |
·分析结果及评价 | 第42-43页 |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参股交通银行 | 第43-47页 |
·交通银行简介 | 第43-44页 |
·汇丰参股交通银行 | 第44页 |
·分析结果及评价 | 第44-47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效率的 DEA 分析 | 第47-57页 |
·DEA 的基本模型及样本数据的选择 | 第47-53页 |
·DEA 的优点 | 第47-48页 |
·DEA 的基本模型——CCR 模型 | 第48-51页 |
·输入输出变量的选择 | 第51-53页 |
·样本数据的来源及计算说明 | 第53页 |
·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效率的 DEA 分析 | 第53-57页 |
·工商银行 | 第53-54页 |
·光大银行 | 第54-55页 |
·交通银行 | 第55页 |
·浦发银行 | 第55-57页 |
5 提高我国银行并购效率的措施 | 第57-62页 |
·中国银行业并购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政府的非市场行为的干预过多 | 第57页 |
·缺乏有效的法律根据 | 第57页 |
·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限制 | 第57页 |
·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准入限制 | 第57页 |
·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 | 第57-58页 |
·提高银行并购效率的外部途径 | 第58-59页 |
·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市场体系 | 第58-59页 |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并购法律支持体系 | 第59页 |
·社会保障是银行并购的支持系统 | 第59页 |
·提高银行并购效率的内部途径 | 第59-62页 |
·通过跨国并购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 | 第59-60页 |
·实施银行管理的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设施和专业人才水平 | 第60页 |
·强化银行战略性并购动机 | 第60页 |
·加强银行并购后的整合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