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言 | 第11-21页 |
一 | 第11-12页 |
二 | 第12-14页 |
三 | 第14-15页 |
四 | 第15-17页 |
五 | 第17-21页 |
第一章 40年代讽刺文学生态 | 第21-81页 |
第一节 讽刺文学与战争共生:生长环境 | 第21-31页 |
第二节 借鉴于外,继承于内:生长资源 | 第31-42页 |
第三节 从一木独秀到万木成林:生长概况 | 第42-81页 |
第二章 40年代讽刺文学合法性的谋求 | 第81-117页 |
第一节 相同的方式与不同的动机:合法性谋求的场域建构 | 第82-95页 |
第二节 针锋相对与节外生枝:合法性谋求的理论论争 | 第95-117页 |
第三章 40年代讽刺文学时评性的超越 | 第117-149页 |
第一节 批判精神的放飞:时评性的审美超越 | 第119-134页 |
第二节 安全系统的启动:时评性的政治迫害超越 | 第134-149页 |
第四章 40年代讽刺文学喜剧性的生成 | 第149-191页 |
第一节 难能可贵的天赋:创作主体的幽默个性和喜剧意识 | 第150-155页 |
第二节 “使所写人物低于他的语境”:喜剧性人物的塑造 | 第155-166页 |
第三节 使人物处在尴尬可笑的局面中:喜剧性情境(场面)的设计 | 第166-175页 |
第四节 一碰就响:喜剧性语言的表达 | 第175-191页 |
第五章 40年代讽刺文学现代性的追求 | 第191-227页 |
第一节 人与兽的艰难告别:主旨上的现代性追求 | 第192-208页 |
第二节 瓶与酒的天才配置:形式上的现代性追求 | 第208-227页 |
余论 | 第227-236页 |
一 讽刺文学在当代的曲折发展 | 第227-230页 |
二 当代影响、制约讽刺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的因素 | 第230-236页 |
附录 | 第236-273页 |
一、40年代讽刺文学大事略 | 第236-245页 |
二、40年代讽刺文学主要作品编目 | 第245-263页 |
三、40年代讽刺文学理论论争文献 | 第263-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79页 |
后记 | 第2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