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7-8页 |
| ·本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页 |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趋势 | 第8-9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第二章 公共安全体系成熟度(PS-SSM)的理论基础 | 第10-17页 |
| ·CMM的背景 | 第10-11页 |
| ·CMM的结构 | 第11-13页 |
| ·CMM理念及方法的借鉴 | 第13-17页 |
| 第三章 广场公共安全体系成熟度的构建 | 第17-53页 |
| ·广场公共安全体系成熟度的结构组成 | 第17-19页 |
| ·广场PS-SMM & EP结构 | 第17页 |
| ·广场PS-SMM & EP的五个梯级 | 第17-19页 |
| ·广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SM-CMM) | 第19-24页 |
| ·广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总体分析 | 第19-20页 |
| ·广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架构 | 第20-22页 |
| ·广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的评估要素 | 第22-24页 |
| ·广场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P-CMM) | 第24-38页 |
| ·广场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总体分析 | 第24-25页 |
| ·广场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架构 | 第25-37页 |
| ·广场人才能力成熟度的评估要素 | 第37-38页 |
| ·广场应急预成熟度模型(EP-CMM) | 第38-43页 |
| ·广场应急预案成熟度模型的总体分析 | 第38-39页 |
| ·广场应急预案成熟度模型的架构 | 第39-42页 |
| ·广场应急预案成熟度评估要素 | 第42-43页 |
| ·广场聚集人群成熟度模型(GP-CMM) | 第43-53页 |
| ·广场聚集人群成熟度的总体分析 | 第43-44页 |
| ·广场聚集人群成熟度模型的架构 | 第44-52页 |
| ·广场聚集人群成熟度评估要素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广场公共安全体系成熟度的评估 | 第53-66页 |
| ·广场公共安全体系成熟度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3-56页 |
|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53页 |
|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第53页 |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3-54页 |
| ·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 | 第54-56页 |
| ·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 第56页 |
| ·广场公共安全体系成熟度模糊评价方法 | 第56-61页 |
| ·模糊评价集的隶属函数 | 第56-57页 |
| ·非模糊化的解析处理 | 第57-59页 |
| ·构建成熟度的模糊评价方法 | 第59页 |
| ·成熟度的综合指数的计算 | 第59-61页 |
| ·应急预案成熟度评价实例分析 | 第61-66页 |
| ·确定影响应急预案成熟度的因素及其权重 | 第61页 |
| ·应急预案成熟度的模糊评价 | 第61-65页 |
| ·应急预案成熟度的评价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广场公共安全体系成熟度的持续改进 | 第66-82页 |
| ·IDEAL改进模型 | 第66-68页 |
| ·启动阶段(Initiating) | 第66-67页 |
| ·诊断阶段(Diagnosing) | 第67页 |
| ·建立阶段(establishing) | 第67-68页 |
| ·行动阶段(Acting) | 第68页 |
| ·学习改进阶段(Learning/Leveraging) | 第68页 |
| ·持续改进策略 | 第68-70页 |
| ·从PS-SMM 1级到2级的改进 | 第68-69页 |
| ·从PS-SMM 2级到3级的改进 | 第69页 |
| ·从PS-SMM 3级到4级的改进 | 第69-70页 |
| ·从PS-SMM 4级到5级的改进 | 第70页 |
| ·大雁塔广场M级成熟度应急预案 | 第70-82页 |
| ·M级应急预案总体框架 | 第70-72页 |
| ·M级大雁塔广场应急预案核心 | 第72-8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讨论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