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 ·国外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 2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非政府组织审视 | 第11-24页 |
| ·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的界定以及在本文中的运用 | 第11-13页 |
| ·非政府组织—公共主体性之一的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 ·社会公共部门综述 | 第13-14页 |
|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 ·“失灵论”即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和政府失灵论(government failure) | 第15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5页 |
| ·精神激励论 | 第15-16页 |
|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和类型 | 第16-24页 |
| ·中国非政府组织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16-21页 |
| ·“总体性社会”(total society)的瓦解,使个人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 第16-18页 |
| ·政府职能转变和执政理念转变给民间社会发展提供了空间 | 第18-19页 |
| ·全球化对中国非政府组织成长产生推动作用 | 第19-20页 |
| ·社会的需求为非政府组织存在和发展提供合理性 | 第20-21页 |
|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类型 | 第21-24页 |
| 3.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以及现行管理政策审视 | 第24-38页 |
| ·非政府组织自身运作状况 | 第24-25页 |
| ·资金来源状况 | 第24页 |
| ·人力资源状况 | 第24-25页 |
| ·自身管理状况 | 第25页 |
| ·非政府组织所面对的外部管理政策演进 | 第25-27页 |
| ·非政府组织成长初期所面对的管理政策(1949-1978) | 第25-26页 |
| ·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时期所面对的管理政策(1979-1994) | 第26页 |
| ·非政府组织全面兴旺时期所面对的管理政策(1995以后) | 第26-27页 |
| ·政府管理政策对非政府组织所产生的影响 | 第27-38页 |
| ·高门槛的双重管理体制 | 第27-32页 |
| ·登记在案的非政府组织带有浓重的官办性 | 第32-34页 |
| ·目前的管理政策造成黑户非政府组织、草根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非政府组织之分 | 第34-36页 |
| ·相关法制监管缺位且立法空白 | 第36-38页 |
| 4 对于改革现行的政府管理政策的一些思考 | 第38-47页 |
| ·改革现行的民间组织的登记许可制度 | 第38-39页 |
| ·改革现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许可的管理体制 | 第39-41页 |
| ·积极促进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 第41页 |
| ·要坚持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实行政民分开 | 第41-43页 |
| ·完善法制加强监管 | 第43-47页 |
| 5 前景分析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