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LA光电对抗系统仿真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 ·光电对抗技术 | 第11-13页 |
| ·有源干扰技术 | 第11-12页 |
| ·无源干扰技术 | 第12页 |
| ·光电综合干扰 | 第12-13页 |
| ·仿真技术 | 第13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基于HLA的光电对抗系统分析 | 第15-27页 |
| ·高层体系结构技术分析 | 第15-17页 |
| ·HLA规则 | 第15-16页 |
| ·对象模型模板 | 第16页 |
| ·HLA接口规范 | 第16-17页 |
| ·系统功能 | 第17-18页 |
| ·基于HLA的光电对抗系统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 ·基于HLA的光电对抗系统联邦开发 | 第19页 |
| ·基于HLA光电对抗系统联邦模型 | 第19-22页 |
| ·FOM/SOM设计 | 第19-21页 |
| ·联邦执行数据文件 | 第21-22页 |
| ·光电对抗机理分析 | 第22-27页 |
| ·红外诱饵干扰机理分析 | 第22-24页 |
| ·箔条诱饵干扰机理分析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仿真模型的研究 | 第27-41页 |
| ·飞机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 ·飞机的机动特性 | 第28页 |
| ·飞机雷达反射面积、红外辐射特性 | 第28-30页 |
| ·导弹的数学模型 | 第30-34页 |
| ·自动寻地导弹 | 第30-33页 |
| ·导弹的过载限制 | 第33-34页 |
| ·红外诱饵数学模型 | 第34-37页 |
| ·箔条诱饵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 ·红外诱饵能量模型 | 第39页 |
| ·箔条诱饵雷达截面积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系统仿真设计 | 第41-55页 |
| ·仿真管理开发 | 第41页 |
| ·仿真剧情开发 | 第41-42页 |
| ·想定剧情 | 第41页 |
| ·想定数据库的设计 | 第41-42页 |
| ·仿真系统干扰控制开发 | 第42-48页 |
| ·仿真视景开发 | 第48-52页 |
| ·Creator | 第49页 |
| ·Vega Prime | 第49-51页 |
| ·光电对抗系统视景仿真 | 第51-52页 |
| ·系统仿真同步研究 | 第52-53页 |
| ·系统的运行流程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干扰效果评估 | 第55-69页 |
| ·光电干扰效果评估方法 | 第55页 |
| ·光电干扰效果评估准则 | 第55-56页 |
| ·信息准则 | 第55-56页 |
| ·功率准则 | 第56页 |
| ·概率准则 | 第56页 |
| ·红外诱饵干扰效果评估 | 第56-60页 |
| ·干扰成功判据 | 第56-57页 |
| ·红外诱饵辐射功率 | 第57-58页 |
| ·红外诱饵持续时间 | 第58页 |
| ·红外诱饵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 ·箔条诱饵质心干扰 | 第60-63页 |
| ·箔条诱饵的压制系数 | 第60-61页 |
| ·箔条诱饵的散开时间 | 第61页 |
| ·箔条诱饵的特征下落时间 | 第61-62页 |
| ·箔条诱饵的干扰成功分析 | 第62-63页 |
| ·评估准则 | 第63页 |
| ·仿真结果 | 第63-69页 |
| 结束语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