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弓弦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

中国古代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演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缘由第9页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第9-10页
 三、已有成果综述第10-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五、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六、本文结构和框架第14-15页
第一章 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演变历程第15-45页
 第一节 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演变历程分期第15-17页
 第二节 雏形期(唐—北宋)第17-25页
 第三节 完善期(南宋、元、明时期)第25-33页
 第四节 衍生期(清代)第33-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二章 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演变特点第45-62页
 第一节 历时性比较研究第45-57页
  一、千斤的普遍使用第45-47页
  二、琴弓材质及形状的变化第47-53页
  三、琴弦质地的多样化及种类的丰富第53-54页
  四、振动体由板面到皮膜的改变第54-55页
  五、琴筒大小、材质的变化第55页
  六、琴杆造型和结构以及装饰的多样化第55-57页
 第二节 共时性研究第57-59页
  一、不平衡性第57页
  二、阶段性与地域性第57-59页
 第三节 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发展的典型代表——二胡第59-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发展动因分析第62-71页
 第一节 雏形期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形成动因分析第62-67页
  一、奚琴琴体形成的动因第62页
  二、奚琴竹片弓由来的动因第62-67页
 第二节 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完善及衍生的动因分析第67-70页
  一、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第67页
  二、对"模拟人声"的追求第67-70页
 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后记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草坪2~#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物理模拟试验初步研究
下一篇: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