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2-26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12-15页 |
·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 第12-13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3页 |
·点轴开发理论 | 第13-14页 |
·网络开发理论 | 第1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行政区经济理论 | 第15-16页 |
·行政区经济的典型特征 | 第16-18页 |
·对区域经济协作中城市政府负面作用的几种解释 | 第18-21页 |
·“理性经济人”假设与地方保护主义 | 第18-19页 |
·“地方公共品” | 第19页 |
·外部性 | 第19-20页 |
·“囚徒困境” | 第20-21页 |
·关于相互协作的探讨 | 第21-26页 |
·区域经济政策——建立有效区域行政组织 | 第21-23页 |
·利益共容,内在驱动——合作博弈的解释 | 第23页 |
·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 | 第23-24页 |
·“新区域主义”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 | 第26-31页 |
·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的背景 | 第26-27页 |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定位 | 第27-28页 |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空间布局 | 第28-29页 |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现实分析 | 第31-42页 |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现实基础和优势 | 第31-34页 |
·资源和能源优势 | 第31-33页 |
·产业基础 | 第33页 |
·城市基础设施 | 第33-34页 |
·科技优势 | 第34页 |
·政策优势 | 第34页 |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 第34-39页 |
·整体经济实力偏弱 | 第35-36页 |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 第36-38页 |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第38-39页 |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制约因素 | 第39-42页 |
·地区之间缺乏相互协作的主动性 | 第39页 |
·产业关联度不高 | 第39-40页 |
·存在产业趋同与重复建设现象 | 第40页 |
·市场机制还不完善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促进哈大齐工业走廊有效发展的建议 | 第42-51页 |
·淡化行政区域,强化经济区域功能 | 第42-45页 |
·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 | 第42-43页 |
·建立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硬约束机制 | 第43-44页 |
·全面转变地方政府经济职能 | 第44页 |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44-45页 |
·合理的产业布局与分工 | 第45-46页 |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 第46-47页 |
·加强对俄经济合作 | 第47页 |
·用好、用活优惠政策 | 第47-48页 |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48页 |
·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 第48-49页 |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1-53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51页 |
二、创新点与主要贡献 | 第51-52页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