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论文

四种植物油及其生物柴油脂肪酸组成性质的比较研究

图片目录第1-8页
表格目录第8-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第一章 四种植物油主要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第13-25页
 摘要第13页
 1 引言第13-14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4-20页
   ·原料油的制备第14-15页
   ·仪器设备第15页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15页
   ·原料油理化性质的测定第15-19页
     ·溶液的配制第15-16页
     ·原料油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第16-17页
     ·原料油酸值的测定第17页
     ·原料油杂质含量的测定第17-18页
     ·原料油皂化值的测定第18-19页
     ·原料油碘值的测定第19页
   ·实验结果第19-20页
 3. 讨论第20-22页
 小结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5页
第二章 四种植物油原料油气质联用分析第25-37页
 摘要第25页
 1 引言第25-26页
 2 仪器设备和方法第26-28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28页
     ·进样样品的准备第26页
     ·气质联用色谱条件的优化第26-28页
     ·气质联用质谱条件的优化第28页
 3 实验结果第28-34页
 4 讨论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第三章 四种植物油其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第37-48页
 摘要第37页
 1 引言第37-3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8-40页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38-39页
   ·植物油的甲酯化第39页
     ·植物油的预酯化第39页
     ·植物油的酯化反应第39页
   ·气质联用条件的选择第39-40页
 3 实验结果第40-43页
 4 讨论第43-46页
   ·十六烷值第43-44页
   ·热值第44页
   ·碘值第44-45页
   ·排放性能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文献综述 生物柴油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第48-67页
 1 发展生物柴油的原因第48-49页
 2 生物柴油的优点第49-52页
 3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第52-54页
   ·直接混合法第52页
   ·微乳化法第52页
   ·裂解法第52-53页
   ·酯化法第53页
   ·酯交换法第53-54页
 4 国外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第54-60页
   ·生物柴油在欧洲第54-55页
   ·生物柴油在美国第55-56页
   ·生物柴油在加拿大第56页
   ·其它国家第56-60页
 5 中国的生物柴油发展现状第60页
 6 发展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低温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含紫外线吸收基团的聚合物/TiO2复合粒子结构及抗紫外光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