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中信号偏振度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16页
第2章 偏振模色散性质及常用补偿机制第16-27页
   ·偏振模色散的形成原因第16-19页
     ·光纤中的色散分类第16页
     ·偏振模色散的概念第16-17页
     ·偏振模色散的产生原因第17-19页
   ·描述偏振模色散的物理量第19-21页
     ·双折射参数第19页
     ·拍长第19页
     ·差分群时延及其分布第19-21页
     ·偏振相关损耗第21页
     ·链路值第21页
   ·偏振模色散补偿机理及常用技术第21-27页
     ·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机理第22-23页
     ·偏振模色散补偿的几种常用技术第23-27页
第3章 理论研究模型及不同调制方式对DOP特性的影响第27-36页
   ·DOP作为反馈信号的原因和原理图第27-29页
     ·DOP作为反馈信号的原因第27-28页
     ·DOP作为反馈信号的原理图第28-29页
   ·一阶PMD与DOP关系的推导第29-32页
   ·不同调制方式下DOP与PMD的关系第32-35页
     ·NRZ调制时DOP与PMD的关系理论第32-34页
     ·NR调制时DOP与PMD的关系理论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输入功率对信号DOP特性和失效概率的影响第36-51页
   ·对称分布傅立叶法数值计算NLS方程第36-41页
     ·非线性薛定谔耦合方程第36-37页
     ·对称分布傅立叶法的数值计算过程第37-39页
     ·一阶偏振模色散的引入第39-41页
   ·信号输入功率对DOP特性的影响第41-45页
     ·数值计算中所用参数的设置第41-42页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2-45页
     ·结论第45页
   ·输入功率对系统失效概率和传输距离关系的影响第45-50页
     ·系统模型和失效概率第45-47页
     ·DOP的监测失效概率和传输距离关系第47-50页
     ·结论第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育的文化精神
下一篇:情境教育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