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隧道冻害预测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寒区的定义与分类 | 第17-31页 |
·寒区的定义、分布及气候特点 | 第17-19页 |
·寒区的定义 | 第17-18页 |
·寒区的分布 | 第18页 |
·寒区的气候特征 | 第18-19页 |
·寒区隧道的分区 | 第19-21页 |
·分区的一般原则 | 第19页 |
·分区的依据 | 第19-20页 |
·分区指标界限的确定 | 第20-21页 |
·寒区隧道的分类 | 第21-25页 |
·按多年冻土分布划分 | 第21-23页 |
·按地下水赋存与补给条件分类 | 第23-24页 |
·按气候参数分类 | 第24-25页 |
·我国寒区隧道概况 | 第25-31页 |
·我国主要寒区隧道 | 第25-27页 |
·日尔郎山隧道工程概况 | 第27-31页 |
第3章 寒区隧道冻害机理分析 | 第31-44页 |
·寒区隧道冻害现象调查 | 第31-32页 |
·寒区隧道冻害产生的基本因素 | 第32-34页 |
·温度因素 | 第32页 |
·水的因素 | 第32-33页 |
·围岩因素 | 第33页 |
·设计施工缺陷因素 | 第33-34页 |
·引起寒区隧道冻害的其他因素 | 第34-36页 |
·混凝土体积产生变化 | 第34页 |
·温度裂缝 | 第34-35页 |
·超载和冲击 | 第35-36页 |
·寒区隧道的冻害机理与预测 | 第36-44页 |
·寒区隧道的冻害机理 | 第36-41页 |
·寒区隧道的冻害预测 | 第41-44页 |
第4章 寒区隧道设计计算 | 第44-69页 |
·寒区隧道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 | 第44页 |
·温度场计算 | 第44-57页 |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理论基础 | 第44-50页 |
·计算参数的确定和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隧道围岩初始温度场模拟计算 | 第52-54页 |
·隧道施工后无保温层模拟计算 | 第54-57页 |
·隧道冻胀力计算 | 第57-66页 |
·围岩和衬砌经过开挖、冻结后的应力和位移 | 第57-58页 |
·计算范围及计算模型 | 第58-60页 |
·计算结果 | 第60-64页 |
·考虑冻胀力的衬砌强度验算 | 第64-66页 |
·隧道保温层计算 | 第66-69页 |
·保温材料的选定 | 第66-67页 |
·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 第67-69页 |
第5章 寒区隧道冻害对策措施 | 第69-82页 |
·基本思路 | 第69页 |
·治水措施 | 第69-71页 |
·防水措施 | 第69-70页 |
·排水措施 | 第70-71页 |
·堵、截水措施 | 第71页 |
·改善热环境措施 | 第71-76页 |
·保温隔热措施 | 第72-75页 |
·加热措施 | 第75-76页 |
·加强衬砌措施 | 第76-78页 |
·抗防冻对策措施在日尔郎山隧道的应用 | 第78-82页 |
·设计措施 | 第78-80页 |
·施工防冻措施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页 |
·建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90页 |
发表论文 | 第90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