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桩考系统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引言 | 第12页 |
·电子桩考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机器视觉概论 | 第13-16页 |
·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和内容 | 第13-14页 |
·Marr视觉计算理论 | 第14-15页 |
·计算机视觉的应用 | 第15-16页 |
·本课题系统的原理、优点和实现中存在的困难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桩考系统 | 第17-23页 |
·汽车桩考内容及合格标准 | 第17-19页 |
·考试内容 | 第17页 |
·考试场地和路线 | 第17-18页 |
·合格标准 | 第18-19页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电子桩考系统组成 | 第19-20页 |
·硬件系统 | 第19页 |
·软件系统 | 第19-20页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电子桩考系统实现方案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图像的预处理 | 第23-32页 |
·灰度拉伸 | 第23-24页 |
·平滑滤波去噪 | 第24-26页 |
·图像阈值分割 | 第26-32页 |
·常用的阈值选取方法 | 第27-28页 |
·本系统的阈值分割方法 | 第28-32页 |
第四章 标志物的识别 | 第32-48页 |
·形态学运算 | 第32-37页 |
·二值形态学基本概念 | 第32-33页 |
·二值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 第33-35页 |
·形态学运算在电子桩考系统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标志物的识别 | 第37-48页 |
·模式识别概论 | 第37-39页 |
·模式识别的方法 | 第39-45页 |
·标志物的识别 | 第45-48页 |
第五章 摄像机标定与边缘点计算 | 第48-61页 |
·摄像机模型 | 第48-51页 |
·摄像机坐标系 | 第48-49页 |
·线性模型(小孔成像模型) | 第49-50页 |
·非线性模型 | 第50-51页 |
·基于三维标定物的标定技术 | 第51-54页 |
·利用最优化算法的标定技术 | 第51-52页 |
·利用透视变换矩阵的摄像机标定方法 | 第52-54页 |
·电子桩考系统的定标方法 | 第54-55页 |
·汽车边缘点的求取 | 第55-57页 |
·汽车坐标系的建立 | 第55-56页 |
·汽车边缘点的实时计算 | 第56-57页 |
·电子桩考系统实时处理方案 | 第57-59页 |
·真实场地实验结果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桩考系统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1页 |
·论文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
参与课题 | 第66页 |
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