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ICP-MS技术在中药/环境领域的探索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引言第9-17页
 国际、国内医药领域的法规要求第9-12页
 国际、国内环境监测领域的法规要求第12页
 元素分析方法的性能比较第12-14页
 ICP-MS在医药、环境领域的应用优势第14-15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1章 ICP-MS技术介绍第17-29页
   ·ICP-MS的工作原理及分析特性第17-18页
   ·ICP-MS的技术现状第18-19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干扰及其解决途径第19-29页
     ·非质谱干扰及其解决途径第19-21页
       ·非质谱干扰第19-20页
       ·非质谱干扰的解决途径第20-21页
     ·质谱干扰及其解决途径第21-29页
       ·质谱干扰第21-25页
       ·质谱干扰的解决途径第25-29页
第2章 微波消解/ORS-ICP-MS对根和根茎类生药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第29-51页
   ·前言第29-35页
     ·中药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第29-33页
       ·前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第29-30页
       ·微波消解的原理第30-31页
       ·微波消解技术及其优点第31页
       ·微波消解溶剂的选择第31-32页
       ·微波消解在中药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第32-33页
     ·中药样品的测试方法第33-35页
       ·分光光度法第33页
       ·光谱法第33-34页
       ·其他方法第34-35页
   ·实验部分第35-49页
     ·仪器、试剂及样品第36-37页
       ·仪器第36页
       ·试剂及样品第36-37页
     ·样品前处理第37-42页
       ·消解试剂的选择第37-38页
       ·消解体系的选择第38-40页
       ·微波消解升温程序的选择第40-41页
       ·消解方法的验证第41-42页
     ·测试方法第42-47页
       ·测试模式的选择及优化第42-44页
       ·标准曲线第44-47页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第47页
     ·样品分析第47页
     ·回收率第47-49页
   ·结论第49-51页
第3章 ICP-MS对土壤样品中有效硼的研究及测定第51-62页
   ·前言第51-55页
     ·土壤中有效硼的提取方法第51页
     ·提取容器的选择第51-52页
     ·硼的测试方法第52-55页
       ·可见分光光度法第52-53页
       ·电化学分析法第53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53-54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54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第54-55页
   ·实验部分第55-56页
     ·仪器与试剂第55-56页
       ·仪器第55页
       ·试剂第55-56页
     ·仪器操作条件及参数第56页
     ·标准曲线第56页
     ·样品前处理第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1页
     ·容器的选择第56-57页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57页
     ·水土比例的选择第57页
     ·清洗液与清洗顺序的选择第57-59页
       ·清洗液的配制第57页
       ·最佳清洗液的选择试验第57-58页
       ·最佳清洗方式的选择实验第58-59页
     ·方法的检出限第59页
     ·方法的精密度第59-60页
     ·方法的加标回收实验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第4章 ICP-MS法测定矿泉水中23种元素-国标申请验证第62-70页
   ·前言第62页
   ·实验部分第62-64页
     ·仪器第62页
     ·试剂第62-63页
     ·分析步骤第63-64页
       ·仪器操作第63页
       ·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第63-64页
       ·测定第64页
       ·结果计算第64页
   ·验证结果与讨论第64-67页
     ·干扰及消除第64页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第64-65页
     ·精密度第65-67页
     ·回收率第67页
     ·标准物质验证第67页
   ·结论第67-70页
第5章 ICP-MS在北京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第70-77页
   ·前言第70页
   ·实验部分第70-73页
     ·仪器第70页
     ·试剂第70-71页
     ·仪器工作条件第71页
     ·标准曲线第71-72页
     ·以土壤、灌溉水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第72-73页
       ·土壤质量监测第72-73页
       ·灌溉水质量监测第73页
   ·结果和讨论第73-75页
     ·仪器工作参数的优化第73页
     ·内标元素的选择第73-74页
     ·样品测定结果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大黄NIR光谱解析和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AHP-SOFM的智能化决策模型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