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大黄NIR光谱解析和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声明第1-4页
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中药现代化的背景及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13页
   ·大黄的质量控制第13-15页
     ·大黄的价值第13-14页
     ·大黄的真伪研究第14页
     ·大黄的化学研究第14-15页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第15页
   ·近红外技术(NIR)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15-17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第15-16页
     ·近红外技术(NIR)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第16-17页
   ·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方法第17-26页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第17页
     ·偏最小二乘方法第17-18页
     ·小波分析第18页
     ·自模型混合物分辨方法第18页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第18-21页
       ·人工神经网路第18-19页
       ·RBF神经网格基础第19-20页
       ·RBF神经网络的应用第20-21页
     ·支持向量机(SVM)第21-26页
       ·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第22-24页
       ·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第24-25页
       ·支持向量机的应用研究第25-26页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内容安排第26-27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第26页
     ·内容安排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3页
第二章 大黄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第33-42页
   ·前言第33页
   ·主成分分析第33-34页
   ·实验部分第34-37页
     ·仪器与样品第34-36页
     ·数据的采集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0页
     ·大黄样本的近红外光谱第37页
     ·大黄样本主成分分析第37-40页
       ·正品与非正品大黄样本特征向量第37-39页
       ·样本分类第39-40页
   ·结论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第三章 RBF神经网络与近红外光谱鉴别大黄第42-50页
   ·前言第42页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第42-44页
     ·RBF的基本思想第42-43页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原理第43-44页
   ·实验部分第44-45页
     ·仪器与样品第44页
     ·数据采集和处理第44-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49页
     ·网络参数的影响第45-46页
     ·参数mn的优化第46-47页
     ·参数sc的优化第47-48页
     ·大黄样本的鉴别结果第48-49页
   ·结论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第四章 岭回归RBF神经网络与近红外光谱鉴别大黄(Ridge regression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 applied to rhubarb recognition based on NIR spectra)第50-62页
   ·前言(Introduction)第50-51页
   ·理论部分(Theoretical Base)第51-54页
     ·RBF神经网络(RBF network)第51-52页
     ·岭回归RBF神经网络(RRRBF network)第52-53页
     ·模型选择标准(Model selection criteria)第53-54页
   ·实验部分(Experiment)第54-56页
     ·仪器与样品(Instruments and samples)第54页
     ·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第54-55页
     ·Leave-one-out交叉验证法(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第55页
     ·Leave-n-out交叉验证法(Leave-n-out cross-validation)第55页
     ·模型稳定性评价(Evaluation of model reliability)第55-56页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第56-60页
     ·数据处理(Data pretreatment)第56-57页
     ·参数优化(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FSRBF and RRRBF networks)第57-59页
     ·大黄样本预测结果(Prediction results of rhubarb recognition)第59页
     ·比较分析(Comparison)第59-60页
   ·结论(Conclusion)第60页
 参考文献(References)第60-62页
第五章 支持向量机与近红外光谱法鉴定大黄第62-72页
   ·引言第62-63页
   ·支持向量机的分类(SVC)方法简介第63-65页
   ·实验部分(Experiment)第65-68页
     ·仪器与样品(Instruments and samples)第65页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65-67页
     ·函数运算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0页
     ·大黄鉴别结果第68页
     ·讨论第68-70页
       ·线性核函数Parameter C的选择第68页
       ·径向基核函数Parameter C与Rbf gamma的选择第68-69页
       ·多项式核函数参数的选择第69页
       ·S形核函数参数的选择第69-70页
     ·与RBF神经网络作对比第70页
   ·结语第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第六章 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应用于近红外光谱预测大黄组分含量的研究(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pplied to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Rhubarbs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a)第72-91页
   ·前言(Introduction)第72-73页
   ·理论部分(Theoretical Base)第73-75页
   ·实验部分(Experiment)第75-79页
     ·仪器与样品(Instruments and samples)第75-76页
     ·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第76页
     ·自然对数分析(Natural Logarithm Analysis)第76-77页
     ·导数分析(Derivative Analysis)第77-79页
     ·模型稳定性评价(Evaluation of model reliability)第79页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第79-88页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第79-80页
     ·参数优化(Optimal parameters)第80-84页
       ·RBF神经网络参数优化(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of RBF)第80-83页
       ·SVR参数优化(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of SVR)第83-84页
     ·大黄中四种组分的预测结果(Prediction Results of Four Constituents in Rhubarb)第84-87页
     ·比较分析(Comparison)第87-88页
   ·结论(Conclusions)第88-89页
 参考文献(References)第89-91页
第七章 自模型混合物分辨方法对多环芳烃和氮类杂环物质混合物的室温磷光光谱分析第91-101页
   ·引言第91-92页
   ·SIMPLISMA基本原理第92-93页
   ·实验部分第93-95页
     ·仪器与试剂第93-94页
     ·RTP的测定第94页
     ·数据采集第94-95页
   ·结果与讨论第95-100页
     ·咔唑、苯并喹啉、芴三组分提取谱图与原谱图相关系数第95页
     ·提取谱图分析第95-97页
     ·咔唑、苯并喹啉、芴三组分的浓度预测第97-100页
     ·浓度预测结果分析第100页
   ·结论第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1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基酸化学修饰玻碳电极表面荷电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ICP-MS技术在中药/环境领域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