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0页 |
第一章 萧大亨的生平与撰写《北虏风俗》的历史背景 | 第10-14页 |
第一节 萧大亨生活的时代及其生平 | 第10-13页 |
第二节 萧大亨撰写《北虏风俗》的目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北虏风俗》所记十六世纪蒙古的社会生活 | 第14-38页 |
第一节 16世纪蒙古人的家庭生活 | 第15-20页 |
一、婚姻 | 第15-17页 |
二、养育孩子 | 第17-18页 |
三、夫妻角色 | 第18-20页 |
第二节 16世纪蒙古人的自然意识与禁忌 | 第20-22页 |
第三节 16世纪蒙古人的伦理道德与法制 | 第22-24页 |
第四节 16世纪藏传佛教传入与社会变化 | 第24-28页 |
一、藏传佛教的禁忌 | 第25页 |
二、在蒙古社会中喇嘛的角色 | 第25-27页 |
三、崇佛的社会风气 | 第27-28页 |
第五节 16世纪蒙古人的物质生活 | 第28-38页 |
一、16世纪蒙古人的饮食生活及其变化 | 第29-33页 |
二、16世纪蒙古人的居住及板升 | 第33-36页 |
三、16世纪蒙古人的衣服 | 第36-38页 |
第三章 16世纪末蒙古社会演变的原因 | 第38-43页 |
第一节 “北虏”南下到河套地区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蒙古右翼部落进入青海地区与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俺答的求贡活动及与明朝建立贸易关系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北虏风俗》反映的16世纪末蒙古社会的特征 | 第43-48页 |
第一节 蒙古游牧文化传统的特点 | 第43-45页 |
第二节 经济生活的多样化 | 第45-46页 |
第三节 蒙古地区文化的发展 | 第46-47页 |
第四节 蒙古民族新文化意识的产生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