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现状及方法 | 第8-10页 |
2 塔氏诗电影的初创时期 | 第10-26页 |
·《伊万的童年》概述 | 第10页 |
·《伊万的童年》的诗性 | 第10-17页 |
·《伊万的童年》的战争 | 第10-15页 |
·《伊万的童年》的诗意 | 第15-17页 |
·停滞时代:痛苦的《安德烈?鲁勃廖夫》 | 第17-19页 |
·《安德烈?鲁勃廖夫》: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 第19-26页 |
·从黑格尔《美学》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史诗性 | 第19-21页 |
·关于安德烈?鲁勃廖夫 | 第21-24页 |
·铸钟: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史诗写照 | 第24-25页 |
·《三位一体》的影像化呈现 | 第25-26页 |
3 塔氏诗电影的发展成熟时期 | 第26-43页 |
·漫长的等待:《索拉里斯》 | 第26-27页 |
·追忆历史:《镜子》 | 第27-28页 |
·《镜子》:人类历史的个体审视 | 第28-36页 |
·《镜子》与拉康的“镜像”哲学 | 第28-30页 |
·关于“镜子” | 第30-32页 |
·《镜子》的剪辑 | 第32-34页 |
·《镜子》的诗意——“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第34-35页 |
·《镜子》的结尾:电影时空的创造 | 第35-36页 |
·灵魂的拷问:《潜行者》 | 第36页 |
·《潜行者》:人类精神的向导 | 第36-43页 |
·关于《潜行者》的“区域” | 第36-37页 |
·人类灵魂的寓言诗 | 第37-39页 |
·潜行者:朝着上帝“潜行”的诗人 | 第39-42页 |
·《潜行者》的结尾:爱和希望 | 第42-43页 |
4 塔氏诗电影的巅峰之作 | 第43-58页 |
·自我放逐:《乡愁》 | 第43-44页 |
·《乡愁》:崇高的痛苦 | 第44-51页 |
·《乡愁》中的“乡愁” | 第44-45页 |
·《乡愁》的主题阐释 | 第45-46页 |
·《乡愁》的诗意 | 第46-50页 |
·《乡愁》的结尾:魂归故里 | 第50-51页 |
·《牺牲》:在瑞典 | 第51页 |
·《牺牲》:基督教式的救世理念 | 第51-58页 |
·《牺牲》:塔尔科夫斯基艺术追求的总结 | 第51-56页 |
·“雕刻时光”:导演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观念 | 第56-58页 |
5 关于诗电影的一点说明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A:塔尔科夫斯基电影创作年表 | 第63-66页 |
附录B: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目录 | 第66-67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7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