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对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间调解制度的法理思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我国民间调解制度概述第11-22页
 (一) 民间调解的概念、类型与特征第11-13页
  1、调解的概念、类型与特征第11-12页
  2、民间调解的概念、类型与特征第12-13页
 (二) 我国民间调解的历史与现状第13-21页
  1、我国古代的民间调解第13-17页
  2、我国近现代的民间调解第17-21页
 (三) 我国民间调解与国外ADR第21-22页
  1、国外ADR的兴起第21-22页
  2、我国民间调解与国外ADR第22页
二、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的价值与意义第22-37页
 (一) 传统法文化对民间调解的深远影响第23-24页
 (二) 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构建对民间调解的期待第24-29页
  1、法治国家构建与民间调解第24-27页
  2、和谐社会构建与民间调解第27-29页
 (三) 转型期的社会纠纷分析第29-35页
  1、转型期社会纠纷的深层次原因第29-30页
  2、转型期社会纠纷的特点与类型第30-35页
 (四) 社会转型期的纠纷解决机制第35-37页
  1、转型期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必然性第35页
  2、转型期诉讼解纷方式的尴尬第35-36页
  3、转型期民间调解的优势与生命力第36-37页
三、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的重构第37-48页
 (一) 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的局限性及重构的必要性第37-38页
  1、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的局限性第37-38页
  2、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重构的必要性第38页
 (二) 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重构外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第38-39页
  1、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重构的有利条件第38页
  2、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重构的不利因素第38-39页
 (三) 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重构应坚持的理念第39-42页
  1、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第40页
  2、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第40-41页
  3、现实主义的效益理念第41页
  4、善治的治理理念第41-42页
 (四) 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制度重构的具体路径与方法第42-48页
  1、民间调解功能的单一化第42页
  2、与社会自治相适应的民主型权威的树立第42-43页
  3、民间调解应坚持基本的程序规则第43-44页
  4、为不同的纠纷寻找不同的民间调解方式第44-45页
  5、新型民间组织中调解机构的培育第45-46页
  6、各种民间调解方式之间的协调一致第46页
  7、民间调解与司法的有效衔接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重庆市主城区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