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包型产业集群的交易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选题背景 | 第9页 |
2、选题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 第9-10页 |
1、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2、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第一部分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0-13页 |
一、产业集群理论 | 第10-11页 |
二、关系契约理论 | 第11-12页 |
三、交易成本理论 | 第12页 |
四、博弈论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我国产业集群的概况 | 第13-16页 |
一、传统的产业集聚现象 | 第13页 |
二、现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的发展 | 第13-15页 |
1、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 | 第14页 |
2、各地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特点 | 第14-15页 |
三、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 第15-16页 |
第三部分 转包型产业集群 | 第16-24页 |
一、转包型产业集群的形成 | 第16-17页 |
1、转包型产业集群的涵义 | 第16-17页 |
2、形成过程 | 第17页 |
二、转包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17-18页 |
1、企业沿着产业链分工 | 第17-18页 |
2、大中小企业共生 | 第18页 |
3、以主导企业为核心 | 第18页 |
4、集群内企业形成独特的交易关系 | 第18页 |
三、转包型产业集群的交易关系 | 第18-24页 |
(一) 对三种类型交易方式的分析 | 第19-21页 |
1、市场交易 | 第19页 |
2、内部交易 | 第19-20页 |
3、集群交易 | 第20-21页 |
(二) 转包型产业集群的长期交易关系 | 第21-24页 |
1、对长期交易关系的若干分析 | 第22-23页 |
2、与短期交易关系的比较 | 第23-24页 |
第四部分 对长期交易关系形成和强化的分析 | 第24-30页 |
一、促使长期交易关系形成的因素 | 第24-26页 |
1、传统文化是长期交易关系产生的土壤 | 第24-25页 |
2、集群内高度分工的特性是长期交易的根本原因 | 第25页 |
3、地理上集中为长期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 | 第25-26页 |
二、长期交易关系维持和强化的因素 | 第26-28页 |
1、"套牢机制"使企业长期锁定交易对象 | 第26页 |
2、弹性的支付方式支持了长期交易 | 第26-27页 |
3、社会性惩罚机制是机会主义的威慑力量 | 第27页 |
4、集群共生意识成为自强化的因素 | 第27-28页 |
5、外部环境为长期交易创造了条件 | 第28页 |
三、长期交易关系的博弈分析 | 第28-30页 |
1、囚徒困境博弈 | 第28页 |
2、重复博弈 | 第28-29页 |
3、多方参与的博弈 | 第29-30页 |
第五部分 主要结论 | 第30-33页 |
一、长期交易关系是多方参与的重复博弈的结果 | 第30页 |
二、相互套牢和重复博弈是长期交易的两大支柱 | 第30-31页 |
三、集群文化对交易的持续起润滑作用 | 第31页 |
四、长期交易是获取协同效应的理性选择 | 第31页 |
五、转包型集群只是长期交易的实现路径之一 | 第31-33页 |
注释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辞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