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三、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四、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六、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朝贡体系下东亚政治经济互动关系 | 第17-25页 |
一、早期东亚主要国际关系主体及其地位 | 第17-18页 |
二、各方力量之间的关系结构 | 第18-19页 |
三、各方的互动模式分析 | 第19-22页 |
本章结论 海外贸易的动力源及产生的影响 | 第22-25页 |
第二章 中国积弱时代的东亚国际关系运行特征 | 第25-33页 |
一、列强主宰的东亚 | 第25-26页 |
二、列强对东亚的控制策略及其影响 | 第26-29页 |
三、列强之间的力量消长及中国地位的转变 | 第29-31页 |
本章结论 列强争夺和中国抗争对东亚区域关系发展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二战后东亚国际关系的调整和东亚合作的起步 | 第33-44页 |
一、美国的东亚政策选择及其影响 | 第33-35页 |
二、中国的对外定位和外交特点及其影响 | 第35-37页 |
三、日本从经济立国迈向政治大国 | 第37-39页 |
四、东盟的地区联合和大国平衡战略 | 第39-41页 |
本章结论 东亚合作发生的动力源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冷战后东亚合作的发展过程及动力源分析 | 第44-55页 |
一、东亚地区各方力量之间的关系结构 | 第44-48页 |
二、各方的东亚战略选择及其影响 | 第48-52页 |
本章结论 东亚合作动力源的新扩展 | 第52-55页 |
第五章 中国的东亚政策应当秉承的原则 | 第55-60页 |
一、增强平等意识和地区意识 | 第55-56页 |
二、凝聚地区共识,增进政治互信 | 第56-57页 |
三、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 | 第57-58页 |
四、推动东亚合作的制度建构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注释 | 第61-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