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CONTENTS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顶管施工分类及工艺简介 | 第12-16页 |
| ·顶管施工的分类 | 第12-14页 |
| ·顶管施工的工艺简介 | 第14-16页 |
| ·顶管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16-21页 |
| ·国外顶管技术发展的历史 | 第16-18页 |
| ·国内顶管技术发展的历史 | 第18-19页 |
| ·广州地区顶管技术应用 | 第19-21页 |
| ·国内外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1-26页 |
| ·现场监测方法 | 第21-23页 |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 ·理论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6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理论研究 | 第27-35页 |
| ·地表变形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 ·地层移动的一般规律 | 第30-31页 |
| ·土体扰动机理分析 | 第31-34页 |
| ·受扰动土体的分区 | 第31-32页 |
| ·受扰动土体应力状态的变化 | 第32-33页 |
| ·受扰动土体性质变化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解析计算 | 第35-43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基本假定 | 第35-37页 |
| ·计算步骤 | 第37-40页 |
| ·自重作用下应力的计算 | 第37-38页 |
| ·顶管周围的释放荷载作用计算 | 第38-39页 |
| ·内边界径向移动ε的作用计算 | 第39-40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三维有限元 | 第43-59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 第43-45页 |
|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45-50页 |
| ·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45-48页 |
| ·Drucker-Prager模型 | 第48-50页 |
| ·顶管施工的数值模拟 | 第50-53页 |
| ·开挖的有限元模拟 | 第50-51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 ·主要因素的模拟和部分参数的取值 | 第52-53页 |
| ·施工过程模拟的实现 | 第53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 ·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 | 第53-56页 |
| ·各相关因素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顶管工程现场监测与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 ·工程概况 | 第59-61页 |
| ·地面变形的监测 | 第61页 |
| ·地表变形监测点布置方案 | 第61页 |
| ·监测工作周期及监测频率 | 第61页 |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控制措施 | 第65-73页 |
| ·顶管施工开挖引起地表变形损害形式 | 第65页 |
| ·地表沉降损害 | 第65页 |
| ·地表倾斜损害 | 第65页 |
| ·地表曲率损害 | 第65页 |
| ·地表水平变形损害 | 第65页 |
| ·控制地表沉降的对策 | 第65-71页 |
| ·事前控制(施工工具、施工工艺的选择) | 第66-69页 |
| ·事中控制(优化掘进参数) | 第69-71页 |
| ·顶管开挖时的地表的控制标准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