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粮食生产波动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粮食预警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经济预警理论 | 第12-14页 |
·简介 | 第12页 |
·经济预警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2 河南省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 第14-19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资源与条件 | 第14-15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历史分析 | 第15-16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 第16-19页 |
·粮食生产波动的概念及种类 | 第16-17页 |
·影响粮食生产波动的因素 | 第17-19页 |
3 河南省粮食生产预警系统构建 | 第19-3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9-22页 |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19-20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20-22页 |
·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 | 第22-24页 |
·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与警源、警情和警兆指标的关系 | 第22页 |
·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的概念 | 第22-23页 |
·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的确立 | 第23-24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24-27页 |
·灰色关联度法 | 第24-25页 |
·相关因素灰色关联系数的确定 | 第25-27页 |
·区间的确定 | 第27-33页 |
·基于系统化方法的粮食趋势产量区间的确定 | 第27-31页 |
·警兆变量警度区间的确定 | 第31-33页 |
·扩散指数DI | 第33-34页 |
·扩散指数DI介绍 | 第33页 |
·扩散指数DI编制的基本方法 | 第33-34页 |
·预警指标信号灯的建立 | 第34-35页 |
4 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5 加强河南省粮食安全生产对策建议 | 第37-41页 |
·保护耕地和水等自然资源,稳定粮食基本生产能力 | 第37-38页 |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 第38页 |
·加强粮食科技的研究和推广 | 第38-39页 |
·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培育高产良种是关键 | 第39页 |
·加大物质投入力度,重在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39-40页 |
·加强综合生产体系建设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ABSTRACT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