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悬铃木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 ·无球少球悬铃木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自发突变 | 第10-11页 |
| ·人工诱变 | 第11页 |
| ·修剪控果 | 第11-12页 |
| ·树冠嫁接 | 第12页 |
| ·化学药剂处理 | 第12页 |
| ·AFLP分子标记技术 | 第12-19页 |
| ·遗传标记的种类 | 第12-13页 |
| ·常用分子标记技术 | 第13-15页 |
|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第13-14页 |
| ·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标记(RAPD) | 第14页 |
| ·单序列重复长度多态性标记 | 第14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第14-15页 |
| ·AFLP标记的发展及一般原理 | 第15-16页 |
| ·AFLP作为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优缺点 | 第16-17页 |
| ·AFLP反应的关键环节及其改进 | 第17-19页 |
| ·限制性核苷酸内切酶 | 第17-18页 |
| ·引物和接头 | 第18页 |
| ·反应条件 | 第18页 |
| ·显色方法 | 第18-19页 |
| ·AFLP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 ·遗传多态性及系统发育上的应用 | 第19页 |
| ·基因定位及高密度遗传图谱(物理图谱)构建 | 第19页 |
| ·品种鉴定及抗性育种特征性状的分子标记 | 第19页 |
| ·AFLP用于群体(种质)遗传的研究 | 第19-20页 |
| 2 引言 | 第20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 ·供试材料 | 第20-22页 |
| ·材料地点的选择 | 第20-21页 |
| ·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AFLP分子标记方法 | 第22-29页 |
| ·主要仪器、试剂及溶液的配置 | 第22-23页 |
| ·总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3-24页 |
| ·DNA质量及浓度检测 | 第24-25页 |
| ·DNA样品的酶切 | 第25页 |
| ·接头连接 | 第25-26页 |
| ·DNA片段的扩增 | 第26-27页 |
| ·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 | 第27-28页 |
| ·银染 | 第28-29页 |
| ·数据的统计 | 第29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 ·AFL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 第29-35页 |
| ·总DNA提取结果 | 第29-31页 |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连接 | 第31页 |
| ·预扩增 | 第31-32页 |
| ·选择性扩增 | 第32-35页 |
| ·AFLP分子标记对悬铃木遗传变异的分析 | 第35-38页 |
| ·AFLP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35-36页 |
| ·谱带的聚类分析 | 第36-38页 |
| ·AFLP分子标记结果与同工酶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38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8-44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4页 |
| ·悬铃木叶片D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 ·不同的引物组合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40页 |
| ·影响AFLP扩增反应的因素 | 第40-42页 |
| ·AFLP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 第42-43页 |
| ·无球悬铃木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