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野下的女大学生成才问题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页 |
·基本概念分析 | 第14-17页 |
·成才 | 第14-15页 |
·大学生成才 | 第15页 |
·女大学生成才 | 第15-17页 |
·本课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17-21页 |
·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女大学生成才 | 第17-20页 |
·女大学生成才研究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0-21页 |
·主要论点和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本文的主要论点 | 第21-2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女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39页 |
·价值观念方面 | 第23-27页 |
·价值观念向现实主义转变 | 第24-25页 |
·潜意识中向传统女性角色回归 | 第25-27页 |
·知识技能方面 | 第27-29页 |
·注重本专业知识和实用性考试 | 第27-28页 |
·实践技能和创新素质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心理素质方面 | 第29-35页 |
·心理素质较弱 | 第29-33页 |
·心理活动呈现二重性 | 第33-35页 |
·就业现状 | 第35-38页 |
·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录用存在性别歧视 | 第35-36页 |
·发展后劲不足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影响女大学生成才的因素 | 第39-52页 |
·社会因素 | 第39-42页 |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影响 | 第39-40页 |
·社会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的影响 | 第40-42页 |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影响 | 第42页 |
·教育因素 | 第42-44页 |
·高等教育对女大学生缺乏针对性 | 第43页 |
·女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 第43-44页 |
·家庭因素 | 第44-48页 |
·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 | 第45页 |
·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46-48页 |
·自身因素 | 第48-51页 |
·不成熟的自我意识 | 第48-50页 |
·缺乏良好的成才心理素质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促进女大学生成才的教育对策 | 第52-68页 |
·把加强女大学生的“四自”品质作为成才的出发点 | 第52-55页 |
·强化女性主体意识 | 第52-54页 |
·培养女大学生“四自”品质 | 第54-55页 |
·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成才的着力点 | 第55-58页 |
·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55-57页 |
·引导女大学生做好人生定位 | 第57-58页 |
·把培养全面的和创新化的知识技能作为成才的切入点 | 第58-60页 |
·建立全面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 第58-59页 |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59-60页 |
·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成才的突破点 | 第60-63页 |
·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 第60-61页 |
·重视自我教育以克服女性的心理弱点 | 第61-62页 |
·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质和“双性化”人格 | 第62-63页 |
·把就业工作的落实作为成才的落脚点 | 第63-67页 |
·树立健康的择业心态 | 第63-64页 |
·加强知识积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第64-66页 |
·实施择业策略开辟就业新渠道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