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22页 |
·斜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地震动响应的放大效应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地震动响应的非线性特征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2页 |
·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斜坡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及过程 | 第25-54页 |
·模型试验研究背景 | 第25-32页 |
·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 第25-28页 |
·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动力特征及成因机理 | 第28-32页 |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推导 | 第32-35页 |
·相似常数 | 第32-33页 |
·相似指标和相似判据 | 第33-35页 |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 | 第35页 |
·斜坡试验模型设计 | 第35-37页 |
·模型相似材料及力学特性试验 | 第37-38页 |
·模型箱的选型与边界处理 | 第38页 |
·试验设备及量测装置 | 第38-40页 |
·地震模拟振动台特性 | 第38-40页 |
·量测装置 | 第40页 |
·传感器的布置方案 | 第40-42页 |
·模型制作及传感器埋设与固定 | 第42-45页 |
·模型制作 | 第42-43页 |
·传感器的埋设与固定 | 第43-45页 |
·输入波的选取及加载方案 | 第45-48页 |
·模型及模型箱刚度验证 | 第48-50页 |
·振动台模型试验及成果整理 | 第50-53页 |
·模型试验过程 | 第50-51页 |
·试验数据采集成果 | 第51页 |
·试验数据预处理成果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软硬岩组合型斜坡模型的变形破坏特征及机理研究 | 第54-62页 |
·斜坡模型的变形破坏特征 | 第54-60页 |
·斜坡模型的变形破坏成因机理 | 第60-62页 |
第4章 软硬岩组合型斜坡模型的动响应特性研究 | 第62-95页 |
·斜坡模型的加速度动力响应基本规律 | 第62-65页 |
·水平向加速度响应基本规律 | 第62-63页 |
·竖直向加速度响应基本规律 | 第63-65页 |
·地震波类型(频谱)对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65-69页 |
·对水平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66-68页 |
·对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68-69页 |
·激振方向对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69-74页 |
·对水平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70-72页 |
·对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72-74页 |
·震动强度对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74-80页 |
·对水平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74-77页 |
·对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 第77-80页 |
·竖直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动力响应比较研究 | 第80-82页 |
·傅里叶谱在斜坡地震动响应中的初步应用 | 第82-95页 |
·波形分析与频谱分析的关系 | 第82-84页 |
·傅里叶变换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84-85页 |
·斜坡模型的加速度傅里叶谱特征 | 第85-88页 |
·斜坡模型的加速度傅里叶谱比值分析 | 第88-9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