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中国传统用线理论的价值取向 | 第8-20页 |
| (一) 线的形、神、韵论 | 第8-12页 |
| 1 . 骨 | 第8-9页 |
| 2 . 骨法用笔 | 第9-10页 |
| 3 . 骨气 | 第10-12页 |
| (二) 线的程式论 | 第12-16页 |
| 1 . 人物画用线程式论 | 第12-15页 |
| 2 . 山水画用线程式论 | 第15-16页 |
| (三) 线的书写论 | 第16-20页 |
| 1. 书画同源 | 第17页 |
| 2. 以书入画 | 第17-18页 |
| 3. 一画说 | 第18-20页 |
| 二、西方传统用线理论的价值取向 | 第20-28页 |
| (一) 线的客观再现论-隐性线 | 第20-24页 |
| 1. 线透视意义上的隐性线 | 第20-22页 |
| 2. 素描意义上的隐性线 | 第22-24页 |
| (二) 线的触觉说 | 第24-25页 |
| (三) 线的形式说 | 第25-28页 |
| 三、对中西传统用线理论考察的体会 | 第28-31页 |
| (一) 中西传统用线理论的差异 | 第28-29页 |
| (二) 传统用线理论的现代价值 | 第29-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 后记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