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经济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1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第11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研究内容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理论综述第13-18页
   ·区域经济理论第13-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13-14页
     ·次区域经济理论第14-16页
     ·区域合作与次区域合作第16页
   ·地缘经济理论第16-18页
     ·中国地缘经济学第16-18页
     ·东盟地缘经济学第18页
3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经济的现状第18-34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基本情况第18-21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的主要特色第21-22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经济的主要领域与内容第22-34页
     ·交通领域第22-24页
     ·通讯领域第24-25页
     ·能源领域第25-26页
     ·农业领域第26页
     ·旅游领域第26-27页
     ·环境领域第27-28页
     ·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第28页
     ·人贸易便利化领域第28-31页
     ·投资领域第31-33页
     ·禁毒领域第33-34页
4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分析第34-39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地缘经济利益第34-37页
     ·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第34-36页
     ·增强战略互信第36-37页
   ·中国地缘经济合作的主要目标第37-38页
     ·配合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第37页
     ·稳定周边地缘环境第37-38页
     ·巩固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第38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经济关系的战略支点第38-39页
5 从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经济关系看地缘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第39-44页
   ·地缘经济规律第39-41页
     ·地缘经济的基本形态第39-40页
     ·地缘经济的时空特性第40页
     ·地缘经济发展的动态性第40-41页
     ·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第41页
   ·适用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地缘经济合作构想第41-44页
     ·增长极模式第41-42页
     ·点轴模式第42-43页
     ·网络开发模式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下一篇:昆明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