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前言第1-16页
 1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意义第11页
 2 真菌多样性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4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1-13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3-14页
 3 研究地概况第14-16页
第一章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第16-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6-57页
   ·吉林省新记录种第39-54页
     ·头状虫草第39页
     ·橡实蜡丁菌第39-40页
     ·黑马鞍菌第40-41页
     ·弯毛盘菌第41页
     ·皮氏盘菌第41-42页
     ·果生炭角菌第42页
     ·橙黄蘑菇第42-43页
     ·紫色蘑菇第43页
     ·肉褐鳞环柄菇第43-44页
     ·栗色环柄菇第44-45页
     ·灰褐鳞环柄菇第45页
     ·湿粘田头菇第45-46页
     ·小亚侧耳第46页
     ·短柄銛囊蘑第46-47页
     ·微黄拟锁瑚菌第47页
     ·长根鬼伞第47-48页
     ·黄褐盔孢菌第48页
     ·大囊松果菌第48-49页
     ·绒柄牛肝菌第49页
     ·红蛋巢菌第49页
     ·小黑轮第49-50页
     ·丝光钹孔菌第50-52页
     ·褶孔短孢牛肝菌第52页
     ·白鸡油菌第52页
     ·小喇叭菌第52-53页
     ·弹球菌第53页
     ·蓖齿地星第53-54页
     ·粉托鬼笔第54页
   ·中国新记录种第54-57页
     ·小田头菇(拟)第54-55页
     ·半球盖田头菇(拟)第55页
     ·矮生粉褶菌(拟)第55页
     ·日本粉褶菌第55-57页
第二章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第57-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页
   ·实验材料第57页
   ·实验方法第57页
     ·区系组成的统计和分析第57页
     ·地理成分分析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的组成特征第58-60页
     ·区系组成第58-60页
   ·优势科属分析第60-61页
     ·优势科分析第60页
     ·优势属分析第60-61页
 3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区系成分第61-68页
   ·科、属分析第61-62页
   ·种的分析第62-63页
   ·分布型谱第63-64页
   ·与其他地区区系关系第64-65页
   ·大型真菌多样性与保育第65-68页
     ·珍稀真菌名录第65-67页
     ·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保育第67-68页
第三章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多样性与森林植被和季节的相关性第68-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实验材料第68页
   ·实验方法第68页
   ·气象资料的获取第68-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82页
   ·大型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的相关性第69-74页
   ·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季节的相关性第74-80页
   ·季节降雨量和湿度变化与大型真菌多样性的关系第80-82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1 结论第82-83页
   ·物种多样性研究第82页
   ·区系多样性研究第82页
   ·植被群落多样性研究第82-83页
 2 问题与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图版Ⅰ-1 头状虫草第88-89页
图版Ⅰ-2 橡实蜡丁菌第89-90页
图版Ⅰ-3 黑马鞍菌第90-91页
图版Ⅰ-4 弯毛盘菌第91-92页
图版Ⅰ-5 皮氏盘菌第92-93页
图版Ⅰ-6 果生炭角菌第93-94页
图版Ⅰ-7 丝光钹孔菌第94-95页
图版Ⅰ-8 橙黄蘑菇第95-96页
图版Ⅰ-9 紫色蘑菇第96-97页
图版Ⅰ-10 肉褐鳞环柄菇第97-98页
图版Ⅰ-11 栗色环柄菇第98-99页
图版Ⅰ-12 灰褐鳞环柄菇第99-100页
图版Ⅰ-13 湿粘田头菇第100-101页
图版Ⅰ-14 小田头菇(拟)第101-102页
图版Ⅰ-15 半球盖田头菇(拟)第102-103页
图版Ⅰ-16 微黄拟锁瑚菌第103-104页
图版Ⅰ-17 长根鬼伞第104-105页
图版Ⅰ-18 矮生粉褶菌(拟)第105-106页
图版Ⅰ-19 日本粉褶菌第106-107页
图版Ⅰ-20 黄褐盔孢菌第107-108页
图版Ⅰ-21 大囊松果菌第108-109页
图版Ⅰ-22 小亚侧耳第109-110页
图版Ⅰ-23 短柄銛囊蘑第110-111页
图版Ⅰ-24 小黑轮第111-112页
图版Ⅰ-25 绒柄牛肝菌第112-113页
图版Ⅰ-26 褶孔短孢牛肝菌第113-114页
图版Ⅰ-27 白鸡油菌第114-115页
图版Ⅰ-28 小喇叭菌第115-116页
图版Ⅱ-1 吉林省新记录种图片第116-117页
图版Ⅱ-2 吉林省新记录种图片第117-118页
图版Ⅱ-3 吉林省新记录种图片第118-119页
图版Ⅱ-4 吉林省新记录种图片第119-120页
图版Ⅲ-1 中国新记录种图片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作者简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一学生整体、分析型认知风格个体阅读不同难度中文说明文的眼动研究
下一篇:刀具现场集配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