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20页 |
·环境承载力定性研究 | 第13-15页 |
·环境承载力定量研究 | 第15-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2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环境承载力概述 | 第23-29页 |
·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 第23页 |
·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 第23-24页 |
·环境承载力的承载媒介与承载对象 | 第24-26页 |
·承载媒介 | 第24-25页 |
·承载对象 | 第25-26页 |
·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26页 |
·重要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26-29页 |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 | 第26-27页 |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承载量 | 第27-28页 |
·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承载力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南京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29-34页 |
·南京市地理环境状况 | 第29页 |
·南京市自然资源状况 | 第29-30页 |
·矿产资源 | 第29页 |
·地下水、地热资源 | 第29-30页 |
·生物资源 | 第30页 |
·南京市社会经济状况 | 第30-34页 |
·第一产业 | 第30-31页 |
·第二产业 | 第31-32页 |
·第三产业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南京市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 | 第34-52页 |
·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步骤 | 第34-35页 |
·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5-39页 |
·选取原则 | 第35-36页 |
·南京市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 第36-39页 |
·南京市环境承载量与环境承载力估算 | 第39-52页 |
·数据整理 | 第39-42页 |
·统一量纲 | 第42-43页 |
·分配权重 | 第43-49页 |
·环境承载量与环境承载力估算 | 第49-51页 |
·环境承载率计算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南京市环境承载力估算结果分析 | 第52-63页 |
·1997 ~2003 年南京市环境承载力承载状态分析 | 第52-53页 |
·环境承载状态分类 | 第52页 |
·环境承载状态分析 | 第52-53页 |
·1997~2003 年南京市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分析 | 第53-63页 |
·环境承载量变化分析 | 第54-57页 |
·环境承载力变化分析 | 第57-59页 |
·环境承载率变化分析 | 第59-63页 |
第六章 南京市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增长策略 | 第63-71页 |
·思想观念更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63页 |
·经济模式变革 | 第63-67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64-66页 |
·发展循环经济 | 第66-67页 |
·法律制度保障 | 第67-71页 |
·法律约束 | 第67-68页 |
·制度支持 | 第68-71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71-73页 |
·研究内容总结 | 第71页 |
·研究方法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