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铋冶炼浸渣中提取三盐基硫酸铅及二盐基亚磷酸铅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前言 | 第9-10页 |
·PVC热稳定剂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PVC热稳定剂的历史 | 第10-11页 |
·国外热稳定剂的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热稳定剂的现状 | 第12-13页 |
·热稳定剂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PVC的降解机理 | 第14-15页 |
·铅盐热稳定剂的分类与性能 | 第15-17页 |
·三盐基硫酸铅的制备方法 | 第17-21页 |
·硝酸法 | 第18页 |
·氢氧化钠法 | 第18页 |
·氯化法 | 第18-19页 |
·碳酸铵法 | 第19-20页 |
·氧化铅法 | 第20页 |
·FeCl_3法 | 第20-21页 |
·二盐基亚磷酸铅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氧化铅法 | 第21页 |
·碳酸铵法 | 第21-22页 |
·课题确定 | 第22页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24-26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三盐基硫酸铅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26-44页 |
·三盐基硫酸铅的制备工艺 | 第26-28页 |
·实验机理 | 第26页 |
·实验制备步骤 | 第26-27页 |
·合成工艺流程图 | 第27-28页 |
·碳酸氢铵转化工艺 | 第28-32页 |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9-32页 |
·硝酸溶解与硫酸沉铅工艺 | 第32-37页 |
·实验设计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3-37页 |
·氢氧化钠合成工艺 | 第37-42页 |
·氢氧化钠用量对氧化铅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反应时间对氧化铅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温度对氧化铅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正交实验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二盐基亚磷酸铅的制备工艺 | 第44-56页 |
·二盐基亚磷酸铅的制备工艺 | 第44-46页 |
·实验机理 | 第44-45页 |
·实验制备步骤 | 第45页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45-46页 |
·碳酸氢铵转化工艺 | 第46页 |
·硝酸浸出--硫酸沉铅工艺 | 第46页 |
·氢氧化钠再转化工艺 | 第46-49页 |
·氢氧化钠用量对氧化铅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氢氧化钠反应时间对氧化铅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氢氧化钠反应温度对氧化铅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亚磷酸合成二盐基亚磷酸铅工艺 | 第49-53页 |
·亚磷酸加入量对氧化铅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亚磷酸反应温度对氧化铅的影响 | 第51-52页 |
·亚磷酸反应时间对氧化铅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正交实验 | 第53-54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5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分析检测及产品性能表征 | 第56-62页 |
·三盐基硫酸铅的技术指标 | 第56页 |
·三盐基硫酸铅样品成分分析 | 第56-59页 |
·铅含量(以PbO计)的测定 | 第56-57页 |
·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加热减量的测定 | 第58-59页 |
·筛余物的测定 | 第59页 |
·二盐基亚磷酸铅的技术指标 | 第59-60页 |
·二盐基亚磷酸铅样品成分分析 | 第60-61页 |
·铅含量(以PbO计)的测定 | 第60页 |
·亚磷酸含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加热减量的测定 | 第61页 |
·筛余物的测定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