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环境侵权纠纷概述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环境侵权纠纷概念 | 第12-14页 |
一、概念提出的背景 | 第12-13页 |
二、环境侵权纠纷的概念及特点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分类 | 第14-19页 |
一、依据环境侵权纠纷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依据环境致害人所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现状及其发展 | 第19-20页 |
一、环境侵权纠纷的现状 | 第19-20页 |
二、环境侵权纠纷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不断升级 | 第20页 |
第四节 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 第20-22页 |
一、当事人协商 | 第20-21页 |
二、行政调解 | 第21页 |
三、仲裁 | 第21-22页 |
四、诉讼 | 第22页 |
第二章 环境仲裁制度 | 第22-30页 |
第一节 仲裁制度 | 第22-25页 |
一、仲裁理念的发展进程 | 第22-23页 |
二、仲裁的价值分析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环境仲裁制度 | 第25-30页 |
一、环境仲裁及其特征 | 第25-27页 |
二、环境仲裁制度的现状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环境仲裁与其他环境侵权解决方式的比较 | 第30-37页 |
第一节 环境仲裁与ADR | 第30-35页 |
一、ADR 概述 | 第30-31页 |
二、环境侵权纠纷中的ADR | 第31-35页 |
第二节 环境仲裁与环境民事诉讼 | 第35-37页 |
一、两者的相同之处 | 第35-36页 |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7-42页 |
第一节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必要性 | 第37-40页 |
一、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我国环境立法和环境司法实践的需要 | 第37-38页 |
二、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能够更好的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财产关系的需要 | 第38-39页 |
三、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是能够更加正确及时的处理环境纠纷,保护环境的需要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建立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可行性 | 第40-42页 |
一、法律基础条件 | 第40-41页 |
二、价值基础 | 第41页 |
三、心理基础 | 第41-42页 |
四、实践基础 | 第42页 |
第五章 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建立 | 第42-60页 |
第一节 环境仲裁当事人 | 第42-47页 |
一、仲裁当事人概述 | 第42-43页 |
二、环境仲裁当事人资格与范围的突破—特雷尔冶炼厂国际仲裁案引发的思考 | 第43-47页 |
第二节 环境仲裁协议 | 第47-49页 |
一、一般仲裁协议的要求 | 第47-48页 |
二、环境仲裁协议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环境仲裁制度的体系设置 | 第49-55页 |
一、立法构想 | 第49-50页 |
二、制度体系设置 | 第50-55页 |
第四节 环境仲裁仲裁方式的选择 | 第55-60页 |
一、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 | 第55-58页 |
二、环境仲裁中仲裁方式的选择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