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14页 |
1. 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 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概论 | 第14-22页 |
·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含义 | 第14-16页 |
·关于“审计公告制度”的主要观点 | 第14-15页 |
·关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主要观点 | 第15页 |
·本文观点 | 第15-16页 |
·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性质探讨 | 第16页 |
·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符合受托责任理论的要求 | 第16-17页 |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符合公共财政理论的要求 | 第17-18页 |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符合政治制度约束理论的要求 | 第18-19页 |
·实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重要意义 | 第19-22页 |
·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 | 第19页 |
·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 第19-20页 |
·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 第20-21页 |
·有利于促进被审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增强审计效果 | 第21页 |
·有利于我国审计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 | 第21-22页 |
2.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 第22-27页 |
·不同审计体制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及其特点 | 第22-25页 |
·立法模式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及其特点 | 第22-23页 |
·司法模式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及其特点 | 第23-24页 |
·独立模式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及其特点 | 第24-25页 |
·国际比较的启示: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必要条件分析 | 第25-27页 |
·国家政治民主化 | 第25-26页 |
·审计质量公允化 | 第26页 |
·程序内容规范化 | 第26-27页 |
3.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形成背景 | 第27-29页 |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 | 第27页 |
·转型期社会矛盾增多, 民众不满情绪增加 | 第27-28页 |
·新闻媒体的推动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 第28页 |
·中外政治文化和人员交流的影响 | 第28-29页 |
·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 第29-30页 |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及特点 | 第30-32页 |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 | 第30-31页 |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特点 | 第31-32页 |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5页 |
·审计结果公告的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健全 | 第32-34页 |
·国家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使审计结果公开不充分 | 第34页 |
·审计质量不高导致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难以顺利实行 | 第34-35页 |
4. 完善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对策 | 第35-43页 |
·构建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法律框架 | 第35-37页 |
·逐步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纳入法律体系 | 第35-36页 |
·完善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法律内容 | 第36页 |
·正确处理审计结果公告与《保密法》的关系 | 第36-37页 |
·进行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增强国家审计独立性 | 第37-38页 |
·规范审计结果公告的程序、内容和形式 | 第38-40页 |
·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 第38-39页 |
·规范审计结果公告内容 | 第39页 |
·采用多样化的审计结果公告形式 | 第39-40页 |
·建立审计结果公告的信息质量特征标准 | 第40-41页 |
·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审计机关廉洁自律建设 | 第41页 |
·加大审计结果公告的力度,逐步形成一项经常化的制度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