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6页 |
| ·碳纳米管 | 第14-22页 |
| ·碳纳米管的发现 | 第15-18页 |
| ·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 | 第18-20页 |
| ·多壁碳纳米管 | 第20-22页 |
| ·碳纳米管束 | 第22页 |
| ·纳米磨擦学 | 第22-28页 |
| ·磨擦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23-24页 |
| ·磨擦的基本属性 | 第24-25页 |
| ·两种理论模型 | 第25-28页 |
| ·碳纳米管的磨擦研究 | 第28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36-58页 |
| ·基本概念 | 第36-37页 |
| ·原子间作用势 | 第37-42页 |
| ·Born-Oppenheimer近似 | 第38-39页 |
| ·势函数的构造 | 第39页 |
| ·截断距离与长程相互作用 | 第39页 |
| ·原子间作用势举例 | 第39-42页 |
|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 ·时间积分算法 | 第43-45页 |
| ·Verlet算法 | 第44-45页 |
| ·预估校正(Predictor-corrector)算法 | 第45页 |
| ·运行及统计 | 第45-49页 |
| ·等温和等压分子动力学 | 第49-54页 |
| ·等温分子动力学 | 第49-51页 |
| ·等压分子动力学 | 第51-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第三章 碳纳米管束在压强下的相变 | 第58-74页 |
| ·实验中的发现及存在的问题 | 第58-60页 |
| ·先行的理论研究与及待解决的问题 | 第60-61页 |
| ·模拟方法 | 第61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61-68页 |
| ·零压强下的碳纳米管间相互作用 | 第61-64页 |
| ·碳纳米管束的结构相变 | 第64-66页 |
| ·碳纳米管束相变后的亚稳结构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第四章 高压下氢气分子在碳纳米管中的存储 | 第74-92页 |
| ·引言 | 第75页 |
| ·氢气分子间以及碳原子与氢气分子间势函数的选取 | 第75-77页 |
| ·模拟方法 | 第77-79页 |
| ·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 第77-78页 |
| ·体系的选取 | 第78页 |
| ·模拟方法 | 第78-79页 |
| ·势函数的选取 | 第79页 |
| ·石墨中存储氢气 | 第79-83页 |
| ·氢气分子的层状结构 | 第79-81页 |
| ·能量的变化 | 第81-83页 |
| ·氢气的压强 | 第83页 |
| ·碳纳米管中氢气的存储 | 第83-86页 |
| ·氢气在纳米管里的结构 | 第83-84页 |
| ·能量的变化 | 第84-85页 |
| ·氢气的压强 | 第85-86页 |
| ·小直径的纳米管储氢 | 第86页 |
| ·小结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 第五章 双壁碳纳米管滑动和转动磨擦 | 第92-106页 |
| ·引言 | 第92-93页 |
| ·管间能褶的计算 | 第93-97页 |
| ·描述能褶的经验势函数 | 第93-95页 |
| ·不同双壁碳纳米管的能褶 | 第95-97页 |
| ·模拟方法 | 第97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97-101页 |
| ·拉动内管的情况 | 第97-100页 |
| ·频谱的分析 | 第100-101页 |
| ·结论及未来的工作 | 第101-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 第六章 纳米尺度热传导的初步研究 | 第106-118页 |
| ·计算热传导的方法 | 第106-110页 |
| ·直接测量方法 | 第107-108页 |
| ·Green-Kubo方法 | 第108-109页 |
| ·Maead-Munakata均匀NEMD方法 | 第109-110页 |
| ·对碳纳米管热传导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110-114页 |
| ·直接测量法的研究 | 第110-111页 |
| ·均匀NEMD方法的研究 | 第111-114页 |
| ·进一步的思考及设想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8-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