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4页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1章 导论第15-22页
   ·选题背景第15-17页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7-18页
   ·研究的框架和内容第18-20页
     ·研究框架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2章 商业银行治理的有关文献综述第22-43页
   ·银行治理的含义第22-30页
   ·银行的产权和民营银行第30-34页
   ·银行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第34-35页
   ·银行的激励机制第35-37页
   ·银行的外部治理机制第37-40页
   ·银行的监管第40-43页
第3章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第43-57页
   ·商业银行治理的逻辑起点:商业银行的特殊性第43-44页
   ·商业银行特殊性的体现第44-57页
     ·银行企业的特殊性第44-49页
     ·银行产业的特殊性第49-50页
     ·银行产品的特殊性第50-51页
     ·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以发展中间业务的背景和动机为例第51-57页
第4章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现状和缺陷第57-83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分析第57-65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多级委托代理链第57-60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第60-65页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现状及特点第65-69页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缺陷分析第69-78页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起因、内涵和实质、目的和功能第78-83页
     ·商业银行治理的起因第78-80页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内涵和实质第80-81页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功能和关键问题第81-83页
第5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第83-140页
   ·商业银行治理的一般理论基础第83-87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83-84页
     ·内部人控制理论第84-85页
     ·超产权理论第85-87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87-104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渊源和兴起第87-90页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分类第90-97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证检验和有关实践第97-100页
     ·利益相关者一般构成分析第100-104页
   ·利益相关者参与国有银行治理的理论依据、现实必要性和意义第104-109页
     ·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04-106页
     ·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治理的现实必要性第106-107页
     ·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治理的意义第107-109页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体系第109-140页
     ·治理的主体第112-118页
     ·治理的环境与外部条件第118-122页
     ·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第122-134页
     ·治理的原则和规范第134-137页
     ·治理的目标第137-140页
第6章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第140-189页
   ·现代金融企业理论的基石和核心第140-143页
     ·股份化产权制度是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石第140-142页
     ·法人治理制度是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核心第142-143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第143-160页
     ·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安排的国际比较第143-147页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步骤第147-154页
     ·国有银行存在和国有相对控股的必要性第154-160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制度安排第160-189页
     ·法人治理制度的基本架构第163-174页
     ·分权和制衡机制第174-178页
     ·激励和约束机制第178-189页
第7章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市场治理第189-210页
   ·市场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90-194页
     ·银行契约的市场性第190页
     ·产权机制的缺陷第190-192页
     ·超产权理论及其启示第192-194页
   ·市场治理机制的构成第194-204页
     ·资本市场竞争第197-199页
     ·银行家市场竞争第199-201页
     ·同业市场竞争第201-204页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治理的现状及优化第204-210页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治理的现状第204-207页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治理的优化第207-210页
第8章 国有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政府治理和信息披露第210-241页
   ·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第211-218页
     ·政府治理的含义和作用第211-213页
     ·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第213-217页
     ·政府治理的边界第217-218页
   ·政府监管第218-234页
     ·政府监管的国际经验──美国第218-223页
     ·政府监管的模式第223-226页
     ·政府监管的内容第226-229页
     ·政府监管的工具第229-232页
     ·国内银行业政府治理的现状第232-234页
   ·信息披露第234-241页
     ·信息披露的作用第234-236页
     ·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标准第236页
     ·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第236-241页
第9章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评价第241-266页
   ·银行治理评价的意义第241-242页
   ·银行治理评价的原则第242-244页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第244-266页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的主要内容第249-252页
     ·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评价的实例第252-254页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第254-266页
第10章 结语第266-288页
   ·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第266-285页
   ·主要创新点第285-286页
   ·不足和展望第286-288页
致谢第288-289页
参考文献第289-302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302页

论文共3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点采样模型的数字几何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企业ERP系统的研究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