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念推理的知识模型及其在博弈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问题的引入 | 第8-12页 |
1.1.1 博弈论难以描述的博弈问题 | 第8-9页 |
1.1.1.1 “帽子博弈” | 第8页 |
1.1.1.2 “华容博弈” | 第8-9页 |
1.1.2 博弈论的局限 | 第9-11页 |
1.1.2.1 寻找均衡点 | 第10页 |
1.1.2.2 共同知识假设 | 第10-11页 |
1.1.2.3 缺乏知识的推理 | 第11页 |
1.1.3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多重纳什均衡博弈 | 第12-13页 |
1.2.1.1 帕累托上策均衡 | 第12页 |
1.2.1.2 风险上策均衡 | 第12页 |
1.2.1.3 聚点均衡 | 第12-13页 |
1.2.1.4 相关均衡 | 第13页 |
1.2.2 知识与共同知识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2 经典知识模型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5-24页 |
2.1 知识和共同知识 | 第15-19页 |
2.1.1 知识的定义 | 第15-17页 |
2.1.1.1 信息函数 | 第15-16页 |
2.1.1.2 知识函数 | 第16-17页 |
2.1.2 知识的另一种定义 | 第17-18页 |
2.1.2.1 知识函数 | 第17-18页 |
2.1.2.2 信息函数 | 第18页 |
2.1.3 共同知识 | 第18-19页 |
2.2 信念和可信事件 | 第19-21页 |
2.3 知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2.3.1 经典模型中的状态 | 第22页 |
2.3.2 庞大的状态空间 | 第22-23页 |
2.3.3 特征和状态的混淆 | 第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3 新的知识模型 | 第24-35页 |
3.1 可能状态集 | 第24-25页 |
3.2 可观测特征集 | 第25-28页 |
3.3 举例说明 | 第28-30页 |
3.3.1 疾病诊断 | 第28-29页 |
3.3.2 帽子博弈 | 第29-30页 |
3.4 直接获得信念 | 第30-31页 |
3.5 帽子博弈 | 第31-33页 |
3.6 新旧模型的差别 | 第33-35页 |
4 新模型的直观描述 | 第35-43页 |
4.1 信念表达式的分类 | 第35-36页 |
4.1.1 按照信念主体分类 | 第35-36页 |
4.1.2 按照事件分类 | 第36页 |
4.2 信念链 | 第36-38页 |
4.2.1 信念链的定义 | 第36-37页 |
4.2.2 构造信念链 | 第37页 |
4.2.3 信念链的推理 | 第37-38页 |
4.3 信念树 | 第38-39页 |
4.3.1 信念链的合并 | 第38-39页 |
4.3.2 构造信念树 | 第39页 |
4.3.3 信念树的性质 | 第39页 |
4.4 信念森林 | 第39-40页 |
4.5 用信念森林描述帽子博弈 | 第40-43页 |
4.5.1 帽子博弈的描述 | 第40-42页 |
4.5.2 推理新信息 | 第42-43页 |
5 全信念静态博弈 | 第43-51页 |
5.1 定义全信念静态博弈 | 第44-47页 |
5.1.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扩展 | 第44-45页 |
5.1.2 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比较 | 第45-46页 |
5.1.3 全信念静态博弈的求解 | 第46-47页 |
5.2 华容博弈 | 第47-51页 |
5.2.1 曹操对诸葛亮的判断 | 第47-49页 |
5.2.2 曹操的最优对策 | 第49页 |
5.2.3 诸葛亮的决策 | 第49-50页 |
5.2.4 总结 | 第50-51页 |
6 研究成果和改进的方向 | 第51-53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6.2 改进的方向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