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声耦合的无损神经电流检测技术的模型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磁声耦合检测神经电流的意义 | 第8-9页 |
·神经电流检测及其特点 | 第9-10页 |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检测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磁声耦合检测神经电流相关领域现状 | 第12-13页 |
·论文要达到的目标及难点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磁声耦合检测神经电流基本理论研究 | 第16-27页 |
·引言 | 第16页 |
·生理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冲动的传递 | 第16-21页 |
·神经元 | 第16-18页 |
·神经冲动的传导 | 第18-21页 |
·物理学基础——磁声技术 | 第21-23页 |
·磁声技术原理 | 第21-22页 |
·力学基本方程 | 第22-23页 |
·超声 | 第23-26页 |
·历史回顾 | 第23页 |
·超声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超声生物效应及诊断功率限定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磁声耦合检测神经电流的模型研究 | 第27-42页 |
·引言 | 第27页 |
·正交电场和磁场与声场耦合方程的建立 | 第27-31页 |
·音频 | 第28-30页 |
·超声频段 | 第30-31页 |
·简单的偶极子模型建立 | 第31-36页 |
·建立模型的假设 | 第31-32页 |
·偶极子模型 | 第32-34页 |
·模型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电缆模型建立 | 第36-41页 |
·神经纤维的电缆特性 | 第36-38页 |
·电缆模型建立 | 第38-41页 |
·模型分析与启示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磁声耦合刺激神经电流的模型研究 | 第42-53页 |
·引言 | 第42页 |
·磁声耦合刺激神经的理论研究 | 第42-44页 |
·磁声耦合引起的刺激电流 | 第42-43页 |
·磁声耦合引起的膜电压改变 | 第43-44页 |
·磁声耦合刺激神经电路模型 | 第44-51页 |
·Hodghin-Huxley模型 | 第45-48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磁声耦合检测生物电流实验 | 第53-63页 |
·引言 | 第53页 |
·磁声耦合检测神经电流的实验设计 | 第53-56页 |
·实验原理 | 第53-54页 |
·实验方案 | 第54-55页 |
·检测手段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偶极子模型的响应 | 第56-60页 |
·电缆模型的响应 | 第60-61页 |
·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论文总结 | 第63页 |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 | 第63-66页 |
·模型部分 | 第63-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72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