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方法和RAPD辅助番茄杂交组合的优选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番茄杂交育种研究及动态 | 第8-13页 |
·植物杂种优势现象的广泛存在及利用 | 第8-9页 |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 第9-11页 |
·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的研究 | 第11页 |
·番茄的杂种优势表现及利用 | 第11-13页 |
·分子标记在番茄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分子标记种类 | 第13-16页 |
·RAPD技术在番茄中的运用 | 第16-17页 |
·番茄抗青枯病防治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病原菌及危害 | 第17页 |
·抗病育种 | 第17-19页 |
·无致病力青枯菌及有益微生物的利用 | 第19-21页 |
·其它防治途径 | 第21页 |
2 试验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材料 | 第22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田间调查内容 | 第23页 |
·室内品质分析 | 第23页 |
·RAPD反应分析 | 第23-26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番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设计 | 第24-26页 |
·D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RAPD反应体系及其检测 | 第25页 |
·引物筛选 | 第25页 |
·RAPD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抗青枯病杂交组合的优选 | 第26-28页 |
·植物学性状聚类分析 | 第28-31页 |
·RAPD分析 | 第31-37页 |
·DNA提取的效果 | 第31-32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32-34页 |
·RAPD标记的多态性 | 第34-35页 |
·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第35-37页 |
5 讨论 | 第37-41页 |
·番茄抗青枯病杂交育种 | 第37-39页 |
·番茄优良杂交材料的综合评价 | 第37-38页 |
·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 | 第38-39页 |
·环境对番茄的影响 | 第39页 |
·环境对番茄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39页 |
·环境对番茄的抗病性的影响 | 第39页 |
·DNA提取的效果 | 第39页 |
·RAPD分析技术 | 第39-41页 |
·RAPD技术的可靠性 | 第39-40页 |
·RAPD标记带中的强带和弱带 | 第40-41页 |
·番茄杂交组合的遗传多样性 | 第41页 |
·形态学聚类和RAPD标记聚类的差异 | 第41页 |
6 结论 | 第41-43页 |
·番茄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 | 第41页 |
·DNA提取 | 第41页 |
·RAPD试验结论 | 第41-42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