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20页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 | 第23-34页 |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的能耗现状 | 第23-28页 |
·我国建筑气候划分级和热工分区 | 第23-25页 |
·我国居住建筑的能耗构成 | 第25-26页 |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的现状 | 第26-28页 |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潜力分析 | 第28-33页 |
·实施政策、法规的节能潜力 | 第28-30页 |
·技术节能潜力 | 第30-31页 |
·经济节能潜力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法选择 | 第34-48页 |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的判定原则 | 第34-35页 |
·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技术 | 第35-42页 |
·墙体节能改造 | 第35-40页 |
·墙体保温、隔热改造方法的选择 | 第36-37页 |
·墙体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择标准 | 第37-40页 |
·屋面的节能改造 | 第40-42页 |
·屋面节能改造 | 第40-42页 |
·楼面、地面的节能改造 | 第42页 |
·既有居住建筑窗的节能改造 | 第42-44页 |
·既有居住建筑楼梯间隔墙节能改造 | 第44页 |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中太阳能系统的引入 | 第44-46页 |
·主动式太阳能系统的运用 | 第44-46页 |
·被动式太阳能系统的运用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具体方案 | 第48-77页 |
·外墙墙体外保温节能改造方案 | 第48-67页 |
·外墙外保温节能改造方案设计的控制指标 | 第48-49页 |
·外墙外保温节能改造方案 | 第49-67页 |
·现有的外墙外保温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9-52页 |
·外墙外保温改造系统各部分的技术要求 | 第52-56页 |
·EPS外墙外保温改造系统构造方案设计 | 第56-67页 |
·屋顶节能改造方案 | 第67-71页 |
·屋面、地面保温节能改造技术规定 | 第67页 |
·平屋顶改造方案 | 第67-71页 |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要求 | 第67-68页 |
·倒置屋面保温改造要求与构造设计 | 第68-71页 |
·加设坡屋顶构造设计 | 第71页 |
·窗的节能改造方案 | 第71-75页 |
·直接换成节能型外窗 | 第72-73页 |
·在原窗上贴节能膜 | 第73页 |
·附加保温窗扇、形成双层窗 | 第73-75页 |
·对窗进行密封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居住建筑能耗模拟分析方法介绍及选择 | 第77-92页 |
·建筑模拟的意义 | 第77-78页 |
·建筑模拟技术的发展 | 第78-79页 |
·建筑模拟工具介绍 | 第79-82页 |
·DeST的简介与其他建筑环境模拟软件的比较分析 | 第82-91页 |
·DeST的特点 | 第82-84页 |
·DeST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84-86页 |
·DeST与其他建筑环境模拟软件的比较分析 | 第86-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的能耗模拟分析 | 第92-106页 |
·建筑模型的建立 | 第92-93页 |
·按照节能标准计算改造前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 | 第93-97页 |
·改造前围护结构构造以及热物性参数 | 第93-95页 |
·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方法计算(改造前) | 第95-97页 |
·按照节能标准计算改造后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 | 第97-101页 |
·改造后围护结构构造以及热物性参数 | 第97-99页 |
·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方法计算(改造后) | 第99-101页 |
·按照节能标准计算改造前后建筑物的采暖耗煤量 | 第101页 |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DeST-h的计算机动态模拟 | 第101-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附录 | 第10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图表说明 | 第122-123页 |
后记 | 第123-125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