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 第1-32页 |
·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及特点 | 第14-15页 |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及释药机理 | 第15-19页 |
·膜—贮库型给药系统 | 第15-16页 |
·胶粘剂控释型给药系统 | 第16-17页 |
·骨架控释型给药系统 | 第17-18页 |
·微贮库控释型给药系统 | 第18-19页 |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 第19-20页 |
·皮肤 | 第19页 |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9-20页 |
·经皮给药系统的影响 | 第20页 |
·改善药物经皮渗透性能的方法 | 第20-25页 |
·化学促渗法 | 第20-24页 |
·渗透促进剂促渗机理 | 第21-22页 |
·经皮渗透促进剂种类 | 第22-24页 |
·物理促渗法 | 第24-25页 |
·生物化学促渗法 | 第25页 |
·经皮给药系统开发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体外研究实验 | 第25-26页 |
·体内研究实验 | 第26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 | 第26-32页 |
·阿司匹林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26页 |
·阿司匹林药物理化性质 | 第26-27页 |
·阿司匹林的药学性质 | 第27-28页 |
·阿司匹林新剂型的开发研究 | 第28-30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方案 | 第30-32页 |
二、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的处方研究 | 第32-45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处方设计前期工作 | 第34-35页 |
·阿司匹林的性质 | 第34页 |
·阿司匹林药物的分析方法 | 第34页 |
·处方设计中涉及的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处方研究 | 第35-45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系统结构选择 | 第35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 第35-36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组成成分的选择 | 第36-44页 |
·载体、促渗剂种类和阿司匹林药含量正交试验设计 | 第36-39页 |
·各成分用量的选择实验 | 第39-42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中水解抑制剂的选择 | 第42-43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中压敏胶含量的选择 | 第43-44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处方设计结果 | 第44-45页 |
三、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45-57页 |
·阿司匹林药物l护LC分析方法研究 | 第45-49页 |
·阿司匹林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研究 | 第45-46页 |
·阿司匹林药物 HPLC分析方法研究 | 第46-49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中药物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 | 第49-50页 |
·阿司匹林贴剂体外透皮试验中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50-53页 |
·家兔阿司匹林血药 HPLC分析方法研究 | 第53-57页 |
四、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性能的研究 | 第57-64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体外释放实验 | 第57-59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体外透皮实验 | 第59-61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1-64页 |
五、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 第64-69页 |
·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的性状 | 第64页 |
·含量均匀度测定 | 第64-65页 |
·阿司匹林贴剂有关物质检测 | 第65-68页 |
·阿司匹林贴剂释放度实验 | 第68-69页 |
六、阿司匹林经皮给药制剂毒理研究 | 第69-73页 |
·阿司匹林贴剂对皮肤刺激性试验 | 第69-71页 |
·阿司匹林贴剂豚鼠致敏性试验 | 第71-73页 |
七、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