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评述与借鉴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9-20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20页 |
2 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 | 第20页 |
·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潜力 | 第20-21页 |
·耕地集约利用理论潜力 | 第21页 |
·耕地集约利用实际潜力 | 第21页 |
·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1页 |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21-22页 |
·土地区位理论 | 第22-23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23页 |
3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 第23-28页 |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3-25页 |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 第25-28页 |
·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 | 第25-26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26-27页 |
·评价模型构建 | 第27-28页 |
4 信阳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 第28-41页 |
·信阳市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耕地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耕地面积变化 | 第29-30页 |
·信阳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0-31页 |
·信阳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 | 第31-36页 |
·耕地分区 | 第31页 |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合理值确定方法 | 第31-32页 |
·确定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合理值 | 第32-36页 |
·信阳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 | 第36-40页 |
·信阳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5 研究结论与措施建议 | 第41-45页 |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耕地集约利用实际潜力为综合潜力与理论潜力差值 | 第41-42页 |
·信阳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指数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第42页 |
·信阳市各耕地分区集约利用潜力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 第42页 |
·措施建议 | 第42-45页 |
·南部山区 | 第42-43页 |
·中部垄岗丘陵区 | 第43页 |
·淮北平原区 | 第43页 |
·沿淮低洼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活动与成果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