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页 |
| ·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工作频率 | 第9-10页 |
| ·C波段加速器的特点及发展简介 | 第10-15页 |
| ·C波段加速器的特点 | 第10页 |
| ·C波段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发展简介 | 第10-15页 |
| ·国外 | 第10-14页 |
| ·国内 | 第14-15页 |
| ·医疗、工业CT对小型化、小焦斑加速器的需求 | 第15-16页 |
| ·小型化加速器的发展需求 | 第15-16页 |
| ·小焦斑加速器发展需求 | 第16页 |
| ·C波段加速器中的物理与技术问题 | 第16-21页 |
| ·描写加速管微波性能的有关物理参量 | 第16-19页 |
| ·C波段加速器中的物理问题 | 第19-20页 |
| ·C波段加速器中技术问题 | 第20-21页 |
| ·本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 ·背景 | 第21-22页 |
| ·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驻波加速管等效电路分析 | 第23-31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对理想双周期结构等效电路分析的简要回顾 | 第23-26页 |
| ·包括多腔聚束段结构的等效电路分析 | 第26-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驻波加速管中电磁场与束流动力学分析 | 第31-39页 |
| ·驻波加速管中的电磁场和SUPERFISH程序的求解 | 第31-34页 |
| ·谐振腔(RF腔)中的电磁场 | 第31-32页 |
| ·电磁场的数值解法 | 第32-33页 |
| ·关于SUPERFISH程序 | 第33-34页 |
| ·电子在驻波加速管中的运动 | 第34-39页 |
| ·电子在驻波加速管中的纵向运动 | 第34-35页 |
| ·电子在驻波加速管中的横向运动 | 第35-38页 |
| ·关于动力学模拟程序GPT和PARMELIA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C波段驻波加速管的优化设计 | 第39-65页 |
| ·引言 | 第39-41页 |
| ·优化设计中的腔型及结构参数 | 第41-42页 |
| ·聚束腔型 | 第41页 |
| ·加速腔型 | 第41页 |
| ·优化时各腔基本结构参数 | 第41-42页 |
| ·动力学模拟中束流注入的初始设置 | 第42页 |
| ·聚束首腔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 第42-54页 |
| ·首腔长度2L对腔体微波性能和动力学结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不同注入孔径RHl的计算与比较 | 第44-47页 |
| ·不同鼻锥半径R1的计算与比较 | 第47-48页 |
| ·不同壁厚Tw的计算与比较 | 第48-50页 |
| ·不同半径R3的计算与比较 | 第50-51页 |
| ·不同半径R2的计算与比较 | 第51-53页 |
| ·不同注入孔道长度X的计算与比较 | 第53-54页 |
| ·第二聚束腔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 第54-56页 |
| ·加速腔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 第56-57页 |
| ·C波段加速管的最终设计情况 | 第57-64页 |
| ·腔型和场分布 | 第57-59页 |
| ·首腔 | 第57-58页 |
| ·第二、三聚束腔 | 第58页 |
| ·加速腔 | 第58-59页 |
| ·GPT动力学模拟结果 | 第59-62页 |
| ·束流注入的初始设置 | 第59页 |
| ·GPT模拟结果 | 第59-62页 |
| ·PARMELA动力学模拟结果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C波段驻波加速管的冷测实验研究 | 第65-77页 |
| ·模型腔的加工 | 第65-66页 |
| ·驻波腔列的初步调谐 | 第66-73页 |
| ·加速腔频率的测量与调谐 | 第66-69页 |
| ·耦合腔频率的测量与调谐 | 第69-70页 |
| ·整腔链色散曲线的测量 | 第70-72页 |
| ·有关色散方程的求解及禁带的测量与消除 | 第72-73页 |
| ·品质因素的测量 | 第73-75页 |
| ·测量原理 | 第73-74页 |
| ·测量结果 | 第74-75页 |
| ·误差分析 | 第75页 |
| ·有效分流阻抗和场分的测量 | 第75-77页 |
| ·测量原理 | 第75-76页 |
| ·测量装置 | 第76页 |
| ·测量结果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