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概述 | 第6-7页 |
·MREIT 技术相对于传统EIT 技术的优势 | 第7-8页 |
·MREIT 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8-12页 |
·本文任务及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MREIT 系统原理 | 第14-25页 |
·MRI 和 EIT 的结合 | 第14-20页 |
·静磁场下自旋核的运动 | 第14-15页 |
·磁化矢量及其在MRI 成像过程中的相位 | 第15-17页 |
·注入电流激励磁场对相位的影响规律 | 第17-20页 |
·磁通密度和电流密度的计算 | 第20-22页 |
·磁通密度的计算 | 第20-21页 |
·电流密度的计算 | 第21-22页 |
·MREIT 的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第三章 16 电极EIT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25-36页 |
·EIT 测量系统的结构 | 第25页 |
·基于PCI 总线数据采集控制卡的系统设计 | 第25-33页 |
·电极系统 | 第26-27页 |
·恒流激励源 | 第27-28页 |
·多路选择与控制 | 第28-29页 |
·电压信号的测量处理 | 第29-31页 |
·数据采集控制卡 | 第31-32页 |
·控制软件设计 | 第32-33页 |
·成像实验 | 第33-36页 |
第四章 MREIT 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单元实现 | 第36-46页 |
·基于EIT数据采集系统和0.25T开放式MRI的MREIT硬件方案 | 第36-37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7-38页 |
·双极性恒流源 | 第38-39页 |
·射频同步与触发电路 | 第39-42页 |
·信号测量与数据采集 | 第42-43页 |
·系统的电磁兼容 | 第43-46页 |
第五章 基于物理模型的系统测试和实验 | 第46-55页 |
·实验物理模型 | 第46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6-49页 |
·磁通密度分布的计算与结果 | 第49-51页 |
·电流密度分布的计算与结果 | 第51-53页 |
·模型与电极改进的讨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8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55-56页 |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思路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发表的文章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