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 第1-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 | 第16页 |
| ·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变迁与趋势研究 | 第16-17页 |
| ·发达村庄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研究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本文所作的努力及不足之处 | 第21-24页 |
| ·本文所作的努力 | 第21-23页 |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 | 第24-31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的起源 | 第24-25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阶段 | 第25-26页 |
| ·传统村级集体经济时期 | 第25页 |
| ·以土地家庭承包为主要特征的村级集体经济时期 | 第25页 |
|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特征的村级集体经济时期 | 第25-26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 第26-31页 |
| ·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 | 第26-28页 |
| ·村级集体经济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 ·郊区村级集体经济问题成因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功能分析 | 第31-38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的经济功能 | 第31-34页 |
|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 第31-32页 |
|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工业化的基础力量 | 第32页 |
|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部分 | 第32-33页 |
|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城市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 第33-34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的社会功能 | 第34-35页 |
|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公共产品 | 第34-35页 |
| ·村级集体经济通过集体净收益再分配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 第35页 |
| ·村级组织通过集体经济创造了有效的农村社区工作方法 | 第35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的生态环境功能 | 第35-38页 |
| ·郊区农村是首都天然生态屏障 | 第36-37页 |
| ·村级集体在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中的作用 | 第37页 |
| ·村级集体经济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的内涵和外延 | 第38-48页 |
| ·制度及其创新的内容 | 第38-44页 |
| ·制度的涵义、构成、起源和功能 | 第38-39页 |
|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 第39-44页 |
| ·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及其创新的内容 | 第44-45页 |
| ·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的涵义 | 第44-45页 |
| ·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的层面 | 第45页 |
| ·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的外延 | 第45-48页 |
|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关系 | 第45-46页 |
| ·村级集体经济的表现形式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的实践模式 | 第48-64页 |
| ·第一类实践模式 | 第48-51页 |
| ·第二类实践模式 | 第51-53页 |
| ·第三类实践模式 | 第53-62页 |
| ·三种实践模式比较 | 第62-64页 |
| ·自然条件 | 第62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62-63页 |
| ·制度绩效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 | 第64-84页 |
| ·产权制度创新的内涵 | 第64页 |
| ·整合村庄全部资源的产权制度创新 | 第64-68页 |
|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产生的根源 | 第64-65页 |
|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重要性 | 第65页 |
|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绩效 | 第65-66页 |
|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存在的问题 | 第66-67页 |
|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制度创新的思路 | 第67-68页 |
| ·非农用地制度创新 | 第68-73页 |
| ·非农用地制度创新的实践背景 | 第69页 |
| ·非农地制度创新实践模式分析 | 第69-72页 |
| ·非农地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72-73页 |
| ·非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路 | 第73页 |
| ·农地制度创新 | 第73-80页 |
| ·农地制度创新的内容 | 第73-75页 |
| ·农地制度创新的实践 | 第75-77页 |
| ·农地制度创新的问题 | 第77-79页 |
| ·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路 | 第79-80页 |
| ·村级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 第80-84页 |
| ·村级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内涵 | 第80-81页 |
| ·村级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81-82页 |
| ·村级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路 | 第82页 |
| ·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 | 第82-84页 |
| 第七章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 | 第84-92页 |
| ·组织制度创新的内容 | 第84-85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涵义 | 第84-85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层面 | 第85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85-87页 |
| ·对村党支部、村委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认识混乱 | 第85-86页 |
| ·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对立 | 第86页 |
| ·村党支部、村委会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接点不科学 | 第86-87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路 | 第87-92页 |
| ·组织制度创新现实分析 | 第87-88页 |
| ·组织制度创新的选择模式 | 第88-89页 |
| ·组织模式的制度分析 | 第89页 |
|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 第89-92页 |
| 第八章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创新 | 第92-98页 |
| ·村集体经济分配制度研究的层面 | 第92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92-95页 |
| ·忽视村集体收入分配 | 第92-93页 |
| ·按生产要素分配认识不足 | 第93-94页 |
| ·股份合作制分配中的问题 | 第94-95页 |
|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创新的思路 | 第95-98页 |
| ·村级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 第95页 |
| ·建立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机制 | 第95-96页 |
|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 第96页 |
| ·强化村集体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功能 | 第96-97页 |
| ·兼顾激励机制与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 | 第97-98页 |
| 第九章 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的对策措施 | 第98-111页 |
| ·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 第98-101页 |
| ·建立全市村级干部培训体系 | 第98-100页 |
| ·扩大村级干部候选人的有效供给 | 第100-101页 |
| ·完善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外部政策 | 第101-106页 |
| ·进行财政、金融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101-102页 |
|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102-106页 |
| ·改革土地征占制度 | 第106-108页 |
| ·严格界定用途,改变征占方式 | 第106-107页 |
| ·提高补偿标准,创新补偿机制 | 第107页 |
| ·试行“征地留用地”制度,探索农民自主进行城市化土地开发模式 | 第107-108页 |
| ·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管理 | 第108-111页 |
| ·保持必要储备量,合理调节土地收益 | 第108页 |
| ·建立集体土地基准地价体系及相应地价评估体系 | 第108-109页 |
| ·建立两种产权的同一市场 | 第109页 |
| ·处理好统一规划与村集体组织关系 | 第109-111页 |
| 引用文献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1页 |
| 作者简历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