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概述 | 第8-15页 |
一、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基本概念 | 第8-9页 |
二、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动因 | 第9-12页 |
(一)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具备客观条件 | 第9页 |
(二)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存在合理性 | 第9页 |
(三)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基本动因 | 第9-11页 |
(四) 我国外资企业转让定价的动因 | 第11-12页 |
三、产生国际避税效果的转让定价的方法和形式 | 第12-15页 |
(一) 有形资产转让定价的具体方法 | 第12-13页 |
(二) 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具体方法 | 第13页 |
(三) 资金融通转让定价的具体方法 | 第13页 |
(四) 通过提供劳务转让定价的具体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各国关于转让定价的法律制度 | 第15-28页 |
一、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 | 第15-18页 |
(一)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法律制度的国外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二) 我国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 | 第16-18页 |
二、转让定价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8-22页 |
(一) 转让定价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二) 关联方及关联关系的法律界定 | 第20-22页 |
(三) 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 第22页 |
三、调整转让定价的具体方法 | 第22-28页 |
(一) 转让定价的事后调整方法 | 第22-25页 |
(二) 转让定价的事前调整方法——预约定价制 | 第25-28页 |
第三部分 对我国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法律制度的分析 | 第28-35页 |
一、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对我国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一) 不利影响 | 第28-29页 |
(二) 有利影响 | 第29页 |
二、我国转让定价法律制度实体方面的问题 | 第29-33页 |
(一) 转让定价法律制度调整方法的缺陷 | 第29-31页 |
(二) 关于纳税人的举证责任和举证范围缺乏明确规定 | 第31页 |
(三) 转让定价法律制度中缺乏对劳务、无形资产转让中避税的规定 | 第31-32页 |
(四) 对跨国公司利用电子商务转让定价避税立法尚未涉及 | 第32页 |
(五) 转让定价法律制度缺乏有力的处罚措施 | 第32-33页 |
三、我国转让定价法律制度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一) 征管程序不够严密 | 第33页 |
(二) 税法中未明确规定反避税的调查应适用专门的稽查程序 | 第33页 |
(三) 关联企业年度申报表申报项目太粗,且有的项目不切实际 | 第33-34页 |
(四) 目前的预约定价制实施中存在着问题 | 第34-35页 |
第四部分 我国防止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35-42页 |
一、对现行法律作深入具体的规定 | 第35-39页 |
(一) 加强国际税务申报制度 | 第35页 |
(二) 完善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法律制度体系 | 第35-39页 |
二、加强对国际税收的行政管理 | 第39-42页 |
(一) 加强反避税工作的国际合作 | 第39-41页 |
(二) 建立、健全国际税收的审计体系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