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本文涉及到的基本理论 | 第13-25页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3-16页 |
·理论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 | 第13-14页 |
·主要流派评述 | 第14-16页 |
·人力资源培训理论 | 第16-24页 |
·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16-17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 第17页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19页 |
·培训的内涵 | 第19页 |
·企业培训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培训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3 重庆电力公司教培中心SWOT分析及战略定位 | 第25-33页 |
·重庆电力公司教培中心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组织结构 | 第27-28页 |
·师资队伍 | 第28-29页 |
·经费保障情况 | 第29页 |
·教育培训业绩 | 第29页 |
·重庆电力公司教培中心SWOT分析 | 第29-32页 |
·SWOT分析原理 | 第29-30页 |
·SWOT矩阵分析与战略选择 | 第30-32页 |
·重庆电力公司教培中心的战略定位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4 重庆电力公司教培中心形象工程实施规划 | 第33-56页 |
·实施形象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36页 |
·培训观念存在“误区” | 第33-34页 |
·培训项目开发滞后 | 第34-35页 |
·师资结构不合理和实训设施落后 | 第35-36页 |
·培训组织管理和服务有待提高 | 第36页 |
·培训缺乏效果评估机制 | 第36页 |
·重塑造企业文化 | 第36-37页 |
·变革组织结构 | 第37页 |
·教培中心培训工作需求分析 | 第37-45页 |
·原始数据收集 | 第38页 |
·整体情况分析 | 第38-40页 |
·中层干部的培训需求分析 | 第40-42页 |
·专责(班组长)的培训需求分析 | 第42-45页 |
·一线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 | 第45页 |
·设计和策划培训 | 第45-47页 |
·总则 | 第45页 |
·确定制约条件 | 第45页 |
·培训方式和选择准则 | 第45页 |
·培训计划 | 第45-47页 |
·职工培训实施的保障 | 第47-51页 |
·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 第47-48页 |
·培训硬件设施建设 | 第48-49页 |
·实施培训项目责任制的管理模式 | 第49-50页 |
·提升培训服务质量,促进培训管理理念向培训服务理念的转变 | 第50-51页 |
·规范培训管理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 | 第51页 |
·培训结果评价 | 第51-54页 |
·评价方法 | 第52页 |
·评估的内容和方式 | 第52页 |
·培训评估进一步的改进 | 第52-54页 |
·教培中心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 第54-55页 |
·建立合理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 第54页 |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 第54页 |
·教师培训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重庆电力公司教培中心效益工程优化 | 第56-60页 |
·实施效益工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56-57页 |
·工学矛盾突出 | 第56页 |
·资源不足导致学历教育规模偏小 | 第56-57页 |
·优化效益工程的途径 | 第57-59页 |
·实施远程教育 | 第57-58页 |
·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送教上门 | 第58页 |
·与其他学校联合办学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6 学历教育和培训一体化模式研究 | 第60-66页 |
·学历教育、培训和职鉴一体化的需求分析 | 第60-61页 |
·一体化解决方法和策略 | 第61-64页 |
·短期实施方案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7 结论 | 第66-6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66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附表1: 培训质量考核总体评价指标 | 第72-73页 |
附表2: 培训质量考核专项评价指标 | 第73-74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74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