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9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不饱和聚酯的发展历史 | 第9-11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品种和应用 | 第11-12页 |
·不饱和聚酯合成和固化原理 | 第12-14页 |
·合成原理 | 第12-13页 |
·固化原理 | 第13-14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原料 | 第14-16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剂 | 第16-17页 |
·制备马来海松酸的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不饱和聚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 第19-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制备马来海松酸反应参数的确定 | 第23页 |
·马来海松酸的制备、提纯方法 | 第23页 |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方法 | 第23-24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方法 | 第24页 |
·性能测试方法 | 第24-26页 |
·马来海松酸酸值测定 | 第24页 |
·马来海松酸熔点的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力学性能测定 | 第24-25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5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热失重分析(TGA) | 第25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外观和透明度的测试 | 第25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贮存期的测定 | 第25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放热曲线测定 | 第25-26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收缩率测定 | 第26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表面气干性测定 | 第26页 |
·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它性能的测定 | 第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52页 |
·不同催化剂对马来海松酸产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体系酸值与马来海松酸产率的关系 | 第27-28页 |
·马来海松酸的纯度分析 | 第28页 |
·马来海松酸的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配方设计 | 第29-30页 |
·合成工艺条件对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30-34页 |
·反应温度 | 第30-31页 |
·投料方法 | 第31页 |
·反应时间 | 第31-32页 |
·催化剂 | 第32-34页 |
·合成原料配比对新型不饱和聚酯综合性能的影响 | 第34-37页 |
·合成配比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合成配比对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36页 |
·合成配比对硬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固化条件对新型不饱和聚酯综合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马来海松酸对新型不饱和聚酯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39-43页 |
·马来海松酸对新型不饱和聚酯体系酸值的影响 | 第39-41页 |
·马来海松酸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和固化反应的影响 | 第41-43页 |
·马来海松酸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马来海松酸对不饱和聚酯固化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马来海松酸对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马来海松酸对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耐热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通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的比较 | 第47-52页 |
·耐腐蚀性 | 第47-48页 |
·力学性能 | 第48-49页 |
·固化性能 | 第49页 |
·新型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反应历程推测 | 第49-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