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论文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第2章 运行优化条件的确定 | 第17-27页 |
2.1 优化函数的确定 | 第17-18页 |
2.2 水力工况数学模型 | 第18-24页 |
2.3 热力工况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4 热网最大水输送系数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2004年秋季至2005年春季热网运行分析 | 第27-44页 |
3.1 马家沟机场开发区情况介绍 | 第27-33页 |
3.1.1 热源 | 第27页 |
3.1.2 热网 | 第27-28页 |
3.1.3 热负荷 | 第28-33页 |
3.2 2004年实际运行分析 | 第33-43页 |
3.2.1 2004年热网分区 | 第33页 |
3.2.2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及年耗热量 | 第33-39页 |
3.2.3 系统的供热调节 | 第39页 |
3.2.4 热网水力计算 | 第39-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2004年多热源联合供热 | 第44-59页 |
4.1 供热量平衡 | 第44-48页 |
4.1.1 调峰热源开始投入运行的相应室外温度β_(w·β)和延续天数N_β的确定 | 第44页 |
4.1.2 年供热量 | 第44-45页 |
4.1.3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第45-46页 |
4.1.4 供热量平衡分析 | 第46-48页 |
4.2 热网供热调节 | 第48-51页 |
4.3 热网流量平衡 | 第51-52页 |
4.4 热网水力计算 | 第52-57页 |
4.5 并网运行水压图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远期热网摘网运行分析 | 第59-66页 |
5.1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及年耗热量 | 第59-63页 |
5.2 热网水力计算 | 第63-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远期多热源联合供热 | 第66-71页 |
6.1 供热量平衡 | 第66-68页 |
6.1.1 调峰热源开始投入运行的相应室外温度β_(w·β)和延续天数N_β的确定 | 第66页 |
6.1.2 年供热量 | 第66-67页 |
6.1.3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第67-68页 |
6.2 热网供热调节 | 第68-7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7章 截断和并网运行分析比较 | 第71-78页 |
7.1 汽轮机额定功率进行分析比较 | 第71-76页 |
7.1.1 2004年供热分析比较 | 第72-75页 |
7.1.2 未来供热分析比较 | 第75-76页 |
7.2 费用分析比较 | 第76-77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图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