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6页 |
1.1 手性的意义 | 第12-15页 |
1.2 获得光学纯化合物的三种主要方式 | 第15-17页 |
1.3 不对称催化 | 第17-19页 |
1.4 手性催化剂 | 第19-20页 |
1.5 手性配体 | 第20-21页 |
1.6 以二茂铁为骨架的手性配体特点 | 第21-22页 |
1.7 面手性的二茂铁配体 | 第22-25页 |
1.7.1 面手性的二茂铁配体合成方法 | 第22-23页 |
1.7.2 面手性的二茂铁配体的应用 | 第23-25页 |
1.8 结论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含N,P配位原子的手性二茂铁配体在铜催化下的二乙基锌对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第26-55页 |
2.1 配体参与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对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进展 | 第26-41页 |
2.1.1 引言 | 第26-27页 |
2.1.2 亚胺的活化 | 第27页 |
2.1.3 手性配体的作用 | 第27页 |
2.1.4 有机铿试剂对亚胺的加成 | 第27-31页 |
2.1.4.1 含 N,O原子的手性配体 | 第27-29页 |
2.1.4.2 含 N N原子的手性配体 | 第29-30页 |
2.1.4.3 含 O,O配原子的手性配体 | 第30-31页 |
2.1.5 有机锌试剂对亚胺的加成 | 第31-38页 |
2.1.5.1 含有N,O配原子的配体 | 第31-34页 |
2.1.5.2 含O,P配原子的配体 | 第34-35页 |
2.1.5.3 含P,P配原子的配体 | 第35-36页 |
2.1.5.4 含N,S配原子的配体 | 第36页 |
2.1.5.5 含N,N配原子的配体 | 第36-37页 |
2.1.5.6 以二肽为骨架的配体 | 第37-38页 |
2.1.6 有机锡试剂对亚胺的加成 | 第38-39页 |
2.1.7 Grignard试剂对亚胺的加成 | 第39-40页 |
2.1.8 芳基硼酸对亚胺的加成 | 第40页 |
2.1.9 小结 | 第40-41页 |
2.2 含N,P配位原子的手性二茂铁配体在铜催化的的二乙基锌对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第41-48页 |
2.2.1 手性二茂铁膦配体 PPFA和 BPPFA的合成 | 第42-43页 |
2.2.2 亚胺的合成 | 第43-44页 |
2.2.3 二乙基锌对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 第44-48页 |
2.2.3.1 配体的筛选 | 第44-45页 |
2.2.3.2 条件的优化 | 第45-46页 |
2.2.3.3 底物的拓展 | 第46-47页 |
2.2.3.4 小结 | 第47-48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8-55页 |
2.3.1 一般测试 | 第48页 |
2.3.2 手性二茂铁膦配体 PPFA和 BPPFA的合成 | 第48-51页 |
2.3.3 亚胺的制备(式2.24) | 第51-52页 |
2.3.4 二乙基锌对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 第52-55页 |
第三章 二乙基锌对查尔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 | 第55-71页 |
3.1 前言 | 第55-61页 |
3.2 二乙基锌对查尔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 | 第61-64页 |
3.2.1 查尔酮的合成 | 第61页 |
3.2.2 配体的筛选 | 第61-62页 |
3.2.3 底物的拓展 | 第62-64页 |
3.2.4 小结 | 第6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64-71页 |
3.3.1 一般测试 | 第64-65页 |
3.3.2 查尔酮45的合成及表征 | 第65-66页 |
3.3.3 二乙基锌对查尔酮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 第66-71页 |
第四章 二茂铁亚甲基氮杂环丙烷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71-83页 |
4.1 二茂铁亚甲基氮杂环丙烷的合成 | 第71-72页 |
4.2 关环方法的尝试 | 第72-73页 |
4.3 试验部分 | 第73-83页 |
4.3.1 一般测试 | 第73-74页 |
4.3.2 溶剂的处理 | 第74页 |
4.3.3 化合物48的合成 | 第74-75页 |
4.3.4 化合物49的合成 | 第75-77页 |
4.3.5 化合物50的合成 | 第77-80页 |
4.3.6 化合物51的合成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己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