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基本问题 | 第12-15页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 | 第13-14页 |
一、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职业技能水平不理想 | 第13页 |
二、职业选择具有明显行业倾向性 | 第13-14页 |
三、对劳动权益的诉求较高 | 第14页 |
第三节 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国际经验 | 第14-15页 |
第三章 我国法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有关规定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对新生代农民就业的有关规定 | 第15-20页 |
一、《劳动合同法》重视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 | 第16-17页 |
二、《劳动合同法》更加注重对农民工报酬权的保护 | 第17-18页 |
三、《劳动合同法》从微观上加大了对农民工的保护 | 第18-19页 |
四、《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对劳务派遣农民工的法律保护 | 第19-20页 |
五、《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农民工集体抗争权 | 第20页 |
第二节 《就业促进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有关规定 | 第20-23页 |
一、《就业促进法》宏观上对农民工的保护 | 第21-22页 |
二、《就业促进法》微观上对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护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与和谐劳动关系 | 第23-27页 |
第一节 我国不和谐劳动关系的表现 | 第23-25页 |
一、劳动争议数量居高不下 | 第23页 |
二、群体性争议不断增加 | 第23-24页 |
三、因劳动争议产生的恶性案件频频发生 | 第24-25页 |
四、劳动关系不和谐的隐性表现 | 第25页 |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 | 第25-27页 |
一、“民工荒”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诉求 | 第25-26页 |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 | 第26-27页 |
第五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原因 | 第27-30页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制度障碍 | 第27-28页 |
一、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27页 |
二、现行法律缺乏反就业歧视的具体保障措施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没有得到切实保障 | 第28-29页 |
一、工资增长缓慢,拖欠问题出现反弹 | 第28页 |
二、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 第28-29页 |
三、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 | 第29页 |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原因 | 第29-30页 |
第六章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法治环境的完善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法治环境的改善 | 第30页 |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法》 | 第30-34页 |
一、完善《就业促进法》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规定 | 第30-31页 |
二、完善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 | 第31-32页 |
三、完善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救济程序 | 第32-33页 |
四、制定《农民工就业促进法》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完善《劳动合同法》 | 第34-35页 |
一、对劳务合同的调整 | 第34页 |
二、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的完善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强化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执法力度 | 第35页 |
第五节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 | 第35-36页 |
第六节 加快导入SA8000 国际劳工标准管理体系认证 | 第36-37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后记 | 第42页 |